11月21日,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内镜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赵心恺教授团队,借助首个获批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为患者陈先生成功实施了食管早癌微创治疗。
据悉,这是海南首例消化内镜机器人手术。

日前,70多岁的陈先生因身体不适在省内其他医院确诊食管“早期病变”。因陈先生身体原因,不适合进行常规手术治疗。他和家人辗转来到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寻求微创治疗。
手术当天,由赵心恺教授主刀,助手操作内镜机器人配合,为陈先生实施手术。
赵心恺教授介绍,传统内镜手术,由于只能单人操作,具有一定局限性。
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相当于主刀医生的“第三手”——助手可通过机械臂协助主刀医生进行各种复杂操作。它与传统内镜手术相比较,有四大技术优势:
一是精确度和稳定性高。手术机器人可以借助机械臂辅助主刀医生进行牵引等辅助工作,比单臂操作精度更高,手术稳定性更好。
二是扩展术野。手术机器人通过牵引等配合,可以帮助主刀医生展现更全面的手术视野,特别是精细手术时,对血管和其他正常组织保护更精细。
三是操作灵活,手术效率更高。因为多了一个“帮手”,手术过程中,操作灵活性非常高。比如,对较大创面缝合,常规内镜手术非常麻烦和复杂,医生需要借助圈套器、磁力牵引等各种“小道具”才能完成。手术机器人则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就能“顺带”辅助主刀医生完成创面缝合。手术时间节省一半以上。
四是安全性更高。一方面,在机器人辅助下,对病灶切除更加精准,可降低复发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多了“一只手”,手术中发生出血等意外时,能够及时止血;此外,在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可以降低医生操作疲劳,减少失误和意外风险,尤其是在黏膜剥离等细致手术过程中,能够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据介绍,手术过程中,赵心恺教授熟练操作内镜,助手则利用机器人辅助机械臂配合,用时40分钟就成功为患者陈先生完成了食管早癌治疗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快捷、流畅,比常规手术用时减少近一半。
(专题)
责编:王丹南
二审:樊学玲
三审:李国栋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