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2025年11月5日A04版)
境外飞机“排队”维修,海上“风车”巨大叶片迎风转动,数据在海底智算中心数据舱奔流不息……这一幅幅生动画面,勾勒出海南自贸港产业升级的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必答题”。依托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海南发力“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今天,海南日报继续推出“自贸港影像志”特别报道,从地面到太空,从陆地到海洋,海南正以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书写未来发展的崭新篇章。

位于文昌的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一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对一架卡塔尔籍客机进行维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南海底智算舱在陵水清水湾海域完成下水,与正在运营的海底数据中心相链接,标志海底智算中心正式启用。资料图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科研人员在进行水稻实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忙碌。海南航芯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链,填补海南电子信息制造业空白。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深海一号”能源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近年来,三亚邮轮游艇产业蓬勃兴起。图为丽星邮轮“领航星”号驶离三亚,搭载游客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在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监测设备运行。东屿岛已实现“八位一体”区域降碳布局,实现零碳运行,是我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样本。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责编:傅婕
二审:黄敏
三审: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