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国强 通讯员秦璇 摄影报道

2025年10月16日,海南省海洋保护地能力建设工作坊在海口开讲。
10月18日,一场聚焦海洋生态守护的盛会——“海南省海洋保护地能力建设工作坊”在海口画上圆满句号。为期三天的时光里,60多位来自海南省各海洋保护地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核心技术人员,以及深耕生态保护领域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习交流之旅。

10月16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在做主题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展望”的分享。

10月16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刘阳在做主题为“海洋鸟类的研究与保护”的分享。

10月1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伟在做主题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分享。
此次工作坊阵容堪称“顶配”,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山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的权威专家。他们围绕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前沿动态,以及海洋鸟类、珊瑚、鲸豚、海龟等关键物种的保护技术与策略,带来了专业、深入的分享与研讨,为参会者搭建了一个碰撞思想、交流经验的优质平台。

10月17日,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三沙海龟生态学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林柳在做主题为“南海海龟研究与保护”的分享。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在做主题为“做鲸豚研究和保护”的分享。

10月17日,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在做主题为“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改革”的线上分享。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黄晖在做主题为“珊瑚礁保护与修复”的分享。
正如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负责人所言,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热带岛屿,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肩负着特殊使命。目前,海南已成功构建起涵盖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的多元保护体系,这一体系在我国整体海洋生态保护格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守护蓝色家园筑牢了坚实屏障。

10月17日,工作坊学员观看海龟标本并向林柳教授了解相关海龟知识和保护情况。

10月17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在聆听专家的精彩分享。

10月18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分组开展海南保护地管理案例分享活动。
期间,参加工作坊的代表还实地考察了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海南省海洋保护地能力建设工作坊”由海南省林业局主办,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承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支持。

10月18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实地考察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

10月18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实地考察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

10月18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实地考察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

10月18日,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实地考察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
责编:张雯旻
二审:黄敏
三审:齐松梅 王凯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