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蔚林
10月16日,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系列活动之“海南自贸港法律服务新机遇与国际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平行交流会在海口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国际法律机构代表及实务界人士等围绕跨境协作、贸易破局、风控创新、自贸港法治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直击自贸港法律与商业热点问题。
主题演讲环节,乌兹别克斯坦律师协会会长舒赫拉特・萨迪科夫以《法律伙伴关系,构建更紧密联系》为题,剖析了国际法律合作新生态。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一级巡视员、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副秘书长陈宁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与法律服务,强调了政策研究、国际合作、国际化团队建设对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理事会管委会主任孙瑜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系统梳理跨境融资租赁的核心风险与应对方案,为企业在跨境交易中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切实指引。
上海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的发言围绕“投建营”一体化的法律服务展开。他认为,复合型法律人才需具备“懂工程、通投融资、精税法”的三维能力,建议建立“候鸟人才+国际合作”双轮驱动路径,配套“线上+线下”联合培训与“本土+国际”智库团队的法律服务新模式。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亮作《中国特色自贸港封关运作与核心政策落地实施法治保障》主题报告,解析封关运作的法治逻辑,指出法律服务现代化趋势,需应对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堵点,聚焦涉外服务、非诉业务等新热点。日本安德森・毛利・友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森脇章则从日本律师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与中国企业赴日拓展业务机遇。泰和泰(海口)律师事务所顾问周天羽目光转向东南亚,以《自贸港背景下出海印尼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分析了印尼市场的法律机遇。
在嘉宾论坛环节,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精英现场交锋,倾囊分享“压箱底”的专业洞察,深度分析国际法律服务合作的深层逻辑,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不断,共识日益凝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封关运作倒计时背景下,海南应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强化法律服务全产业链布局。
责编:林叶
二审:严兰青
三审:刘乐蒙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