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婷 通讯员黄靖洋
“请指出这支95-1式自动步枪的‘handguard’(护木)在哪里?”日前,琼台师范学院北安普顿国际学院2025级新生军训现场,教官与教师相互配合,手持教具用英语向新生提问。
为创新传统军训教学模式,琼台师范学院在训练前为新生下发《95-1式自动步枪主要零部件英文对照表》,将“枪管(barrel)”“弹匣(magazine)”“子弹(bullet)”“枪托(stock)”“握把(grip)”等关键术语提前普及。
训练中,教官与教师以95-1自动步枪教具为依托,通过“提问+指认”的互动方式,让新生在熟悉枪械构造的同时强化专业英语能力,这种“军事训练+语言学习”的双重模式,成了军训场上独树一帜的风景线。
据了解,琼台师范学院北安普顿国际学院立足国际化办学特色,将双语教学、实战化训练融入军训日常,打造出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国际范的“别样练兵”,在汗水与呐喊中彰显新时代学子的青春担当。
在轻武器分解与结合训练环节,教官先是完整演示拆解步骤,从卸弹匣、验枪到卸枪托、拆枪管,每一个动作精准规范,讲解细致入微。随后,新生们跃跃欲试,在教官的指导下实操,指尖与枪械零件的磨合虽显生涩,却难掩他们的专注与执着——有人紧盯零件位置反复记忆,有人相互提醒拆解顺序,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现场满是“比学赶超”的火热氛围。
枪械知识扎实后,射击姿势训练紧接着展开。教官先是示范站姿(standing position)、跪姿(kneeling position)、卧姿(prone position)三种标准射击姿势,从双脚间距、身体重心到持枪角度、视线瞄准,每个动作细节都逐一拆解讲解。
血性胆气,是军训不可或缺的底色。当教官手持步枪,完成“上刺刀、准备、突刺!”的连贯动作时,训练场上瞬间响起阵阵惊叹。教官一边演示,一边向新生讲解刺杀操的历史意义与实战价值,“刺刀见红的精神,不仅是军事技能的展现,更是‘打光子弹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信念传承”。铿锵的话语与标准的动作相呼应,让新生深刻体会到军人的坚毅与无畏,不少同学在观摩后主动请教动作要领,力求将每一个突刺动作做到精准有力。
“低头、闭眼、呼气,按照步骤快速佩戴防毒面具!”在防护技能训练环节,教官详细讲解防毒面具的构造原理与佩戴流程,从检查气密性到调整头带,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随后,新生们轮流上前体验,在教官的帮助下完成佩戴动作,亲身感受防护装备的使用要点。“戴上防毒面具的那一刻,仿佛真的置身于模拟战场,让我对核生化防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新生陈同学在体验后说道。
从双语教学的创新尝试,到实战化训练的扎实推进,琼台师范学院北安普顿国际学院的新生军训,既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纪律观念,又凸显了国际化办学的独特优势。“接下来,学院将继续以军训为契机,进一步培养新生的纪律意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为他们开启大学生涯奠定坚实基础。”琼台师范学院北安普顿国际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黄婷
一审:陈卓斌
二审:吴卓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