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范平昕 通讯员张师源
暑假临近尾声,日前,海南大学2025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收官。本次活动中,该校各书院共组建145支实践团队,1109名学生与82名教师参与,依托52个长期社会实践基地,足迹覆盖10余个省份,围绕国情调研、主题宣讲、文化传承等8类主题开展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自贸港建设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兵
活动紧扣国家战略与海南发展需求,多领域成果丰硕。红色基因传承方面,“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调研团(泰国)借中泰建交50周年契机,通过问卷、采访、校际合作等方式讲好自贸港故事;“青梨”宣讲团创新“宣讲+”模式,开展近百场宣讲惠及5000余名师生,获教育部项目支持;“琼崖星火·逐梦童行”团队走访8所红军小学,挖掘老兵口述史,弘扬爱国精神。
科普实践团开展支教活动
文化传承领域,“小葵花”科普实践团在定安县岭口镇支教,修缮设施并开设红色教育、科普课程;“寻迹解码”黎族苗族文化宣讲团深入三地聚居区,走访15位非遗传承人,探索“非遗+新媒体”传播路径,助力传统技艺现代化。
实践团成员讨论如何解决水稻田问题
实践团成员教留守儿童认识常见作物
专业服务自贸港建设上,“珊瑚纬度”团队研学三亚珊瑚研究所,开展海洋保护宣讲与净滩行动;致远—知行团队赴白沙黎族自治县普及热带疾病预防知识;丹心书院“研智惠农”团队扎根儋州乡村,提供农技指导并关爱留守儿童,形成“产业+儿童”协同发展模式。
主题社会实践的圆满开展,不仅让海南大学青年学子在深入社会、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提升了专业本领,更以青春之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了鲜活动能,充分展现了海南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生动范例。
责任编辑:曾敬
内容审核:樊学玲
值班总监:许世立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