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婷 通讯员傅人意 郑丹婷
“在校期间,我参与了学校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联合开展的‘N1N’实习实训计划,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的生产体系和技术流程。实训结束后,我获得了入职机会。”近日,海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毕业生李闯表示,目前他在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工艺技术员,实训计划帮助他明晰就业方向,并实现就业。
截至8月24日,海南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78%,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年来,海南大学积极构建“校企、校地”合作平台,推动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今年3月以来,海南大学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目前,累计吸引企业1885家,提供岗位6.4万余个。
海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合作开展京博“N1N”实习实训计划,致力于打通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通道的深度合作项目。
“‘N1N’模式是从高校(N)到企业实训(1)再回到高校(N)的闭环培养路径。”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授杜杰介绍,近五年来,该项目推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82名学生参与实习,其中有12名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入职京博。
此外,海南大学药学院与海南先声药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并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构建了“2+4”分段式实习模式。
海南大学药学院教授黄玲介绍,该模式以“岗前系统培训+岗位深度实践”为主线,2周的岗前培训和4周的多岗位轮转实践,通过企业骨干授课,学生深入原料预处理车间、固体制剂生产线、质量检测中心学习,资深导师“一对一”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该模式助力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10余名本科生实习后在求职中脱颖而出。”
海南大学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推动“校企、校地”模式,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既推动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同产业变革衔接,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责任编辑:王丹南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许世立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