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范平昕 通讯员林婉怡、王一闳
近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用‘海普’传‘党声’”实践团队走进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调研旨在深入贯彻党建引领青年工作要求,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一流本科建设质量。
团队成员在参观石斛园
据了解,“用‘海普’传‘党声’”实践团队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强化理想信念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平台。
团队先后实地考察了施茶村石斛园、村志馆、互联网小镇等地。在石斛园里,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石斛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讲述石斛种植从昔日的200亩发展到现今的1508亩、产值近1.5亿元的产业奇迹。“第一次深入施茶村调研,参观当地产业发展平台,实地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让我受益匪浅。”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林婉怡说。
团队成员在石斛销售展示厅听讲解员介绍石斛产业
调研中,团队深入采访了村干部和返乡创业青年等代表人物,对施茶村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因“石”致贫到因“石”致富,施茶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石斛特色产业,已形成“种植+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富民增收,由昔日的贫瘠之地蝶变为如今的产业高地,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团队还发现,施茶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施茶村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林叶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