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省肿瘤医院专家连“拆”带“补”摘除患者颅底巨大肿瘤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8-06 22:20:55

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一位女子“拆”除一个颅底巨大“脊索瘤”。

由于患者曾3次手术、3次复发,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堪称颅底肿瘤“天花板”。

经过手术,8月6日,患者冼女士康复出院。

肿瘤3次手术3次复发 四处求治无门

8年前,当时40多岁的冼女士,因头痛、视力下降在省内其他医院确诊颅底“脊索瘤”,并进行了手术和放射治疗。

此后分别于2022年和2024年,肿瘤复发,并导致左眼失明等,专程两次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

今年4月,肿瘤再次复发,并快速长到拳头大小。

冼女士和家人再次踏上出岛求医之路。因肿瘤太复杂和手术风险太大,辗转多地求医未果。

7月底,病友向洗女士推荐:“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有个很厉害的专家,可以去试试。”

冼女士怀着一线希望,来到省肿瘤医院。

肿瘤异常复杂 手术风险巨大

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邹文辉,就是患者口中那个“很厉害”的专家。

邹文辉介绍,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易侵入周围组织和骨结构,导致局部破坏。

冼女士颅底肿瘤经历3次手术,向外突出颜面部和眼眶有拳头大小,向内侵蚀颅底骨,“楔”入颅内。

专家评估手术有“三险”:一是颅底解剖结构改变,手术难度艰险;二是术中会有大出血,手术需要“精、准、快”,对专家经验要求非常高;三是肿瘤侵蚀颅底,手术复杂、风险巨大。

连“拆”带“补” 手术复杂而精细

冼女士颅底肿瘤手术由邹文辉主刀。

邹文辉属于典型的“技术控”。对复杂肿瘤,他会反复研究,甚至颠来倒去琢磨,术前会仔细阅片观察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演手术过程和紧急情况应对。

邹文辉和团队,为冼女士制订了多套详尽的手术方案,并像重大战役一样,术前反复和输血科、麻醉科等团队沟通协调。

团队医生祝福介绍,手术远比预想更加艰难。肿瘤不仅侵入颅内,还侵蚀到颈内动脉,稍有不慎,就会威胁患者生命。

为保证肿瘤彻底清除干净,降低复发风险,邹文辉在患者额部开了一个手术“窗口”,借助高倍神经外科显微镜,小心翼翼将肿瘤与动脉血管剥离,随后精准快速一点一点将缠绕在正常组织中的肿瘤一一“拆”除。

肿瘤血供特别丰富,肿瘤“拆”除后,瘤床的血液就像沙地“管涌”,咕咕往外“喷”。好在事前有预案,有惊无险。

“拆”肿瘤易,补肿瘤侵蚀留下的“窟窿”就是个绝对技术活。

颅底骨就像楼层的天花板,将颅内组织隔离、保护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不受外来侵犯。如果颅底骨“漏”了,脑积液会顺着鼻腔往下流,空气中的细菌,也会随之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们先将手术“窗口”取下的骨块,细心分割成两片,一片用于手术“窗口”复原,一片用来堵颅底“窟窿”。

专家在高倍显微镜下,将额前皮肤分离成多层,用剥离的皮层,像三明治一样,将骨块包裹后“堵”住颅底“窟窿”。

专家介绍,之所以这样“颇费周折”,目的是保证移植的骨头不会坏死。这些皮层与原肌肉没有完全断开,它们能源源不断为新移植的骨块提供“养分”,保证骨头正常存活。

由于专家经验丰富,手术非常顺利,“拆”肿瘤不到40分钟,补“窟窿”花了2小时。

术后患者家人说:“当初转了一大圈,四处求医,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厉害的专家。”

 (专题)

责任编辑:王丹南
内容审核:樊学玲
值班主任:李国栋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致电:0898-66810614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