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琬茜 剪辑/李玮竞 审核/王凯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这里是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村里盛产冷泉芋头,香甜粉糯口感好……”一根支架、一部手机、一盏灯光,凉亭下,欧阳帆手捧芋头,面对手机镜头,声音响亮地介绍道。
“这些都是村民们自己种植、采摘的,绿色又健康。”随即,“助播”黄子悦端来一盘刚出炉的蒸芋头,走到镜头前说,“我先替大家尝个鲜!”
几秒后,手机叮咚声响起,屏幕跳出新订单提示。一旁,雅秀村党总支书记蔡汝再的脸上漾开笑意。
服务团成员们进行直播带货。通讯员丁雯茹 摄
这热闹的一幕,正是海南师范大学“教燃星火·育光启航”教育关爱综合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暑期“三下乡”助农直播的火热现场。连日来,这支来自教育学院多个专业学生组成的青年队伍,一头扎进乡野腹地,用“直播带货”的方式为雅秀村的农产品“代言”。
雅秀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冷泉资源,每年6至9月是收获冷泉芋头的时节。烈日下,芋叶盎然,芋头飘香,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忙碌采摘。
过去,冷泉芋头主要走的是线下售卖方式。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就成了主要购买力。“可游客一走,芋头就容易出现滞销现象。”蔡汝再说。
销售渠道有限,好东西走不出去,村民们面临增收困境。注意到这一现状后,服务团成员们决定要想个法子助农增收。
“起初,我们号召了不少在校师生购买芋头,可这仅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计。”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陈悦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打开销路是关键。
“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就是一座能连接传统农业与新时代市场的‘小桥’。”服务团成员章俊杰说。于是,团队深入田间调研,了解芋头种植情况,深挖产品特色与优势,在村子里开设了临时直播间,力争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冷泉芋头的知名度。
服务团成员们跟着农户下田。通讯员丁雯茹 摄
一场2个小时的直播并不简单,并非说说笑笑就能确保销量,如何“引流”很重要。“突出自身特色是关键引流点。”章俊杰说,冷泉富含矿物质、水温恒定,对于芋头生长和淀粉积累具有独特作用,造就了它粉糯细腻的口感,“这就是冷泉芋头最大的特色”。
除了农产品有特色,“主播们”也充分发挥各自所长,花式“整活”:女生们头戴卡通饰品跳起了手势舞;男生们用唱歌、弹吉他等方式吸人眼球;互动问答、抽奖送福利等小节目,激发了网友们的参与热情和购买欲;现场蒸煮试吃的环节,更是直观展现了产品品质……借着直播的“云翅膀”,服务团接连售出50余箱芋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民们不会直播,这群年轻人便化身“小老师”,手把手传授操作方法、出镜要点、口播技巧等。镜头下,蔡汝再与学生们一道,隔着屏幕带领网友漫步田埂,从冷泉活水灌溉的细节到生态种植的管理技巧,详细讲解芋头的“生长密码”。
“年轻仔就是厉害!我们以前只知道埋头种,现在懂了,好酒也要会吆喝!”村民们刷着手机直播,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直播间隙,服务团成员们编织笠饭壳。通讯员丁雯茹 摄
得知雅秀村开了直播,周边好几个村子的村书记也纷纷闻讯而来,希望服务团也帮他们带带货。“接下来我们将争取和更多村镇合作,帮助更多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陈悦说,该学院还将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特点,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知识要用到实处才有温度,乡村振兴需要青年视角。”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党意表示,助农直播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成长,通过方寸屏幕,期待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力量,让田间地头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责任编辑:李玮竞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