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教育厅联合海南日报社在全省组织开展2025年“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挖掘发现一批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总结提炼优秀经验,弘扬师德正能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本期推出海南大学黄一丹《三尺讲台系中外,一片丹心育桃李》,敬请关注。
▼
2024年9月刚刚开学,在坐月子的我接到留学生美晶和吴玉嘉的视频电话:“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上课,我们好想你。”能被学生需要,是我最开心的事。
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教”
2019年,我开始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老师。一开始我认为师者的形象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不需要高高在上,平易近人未尝不好,关键是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课程学习的内容真实而实用,让课堂知识铸就学生能力。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要从“语法灌输”到“文化解码”,重构教学坐标系。
专业课《语言教学法》的学生向我反馈:“老师,我之前保研预推免报考了很多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暑假面试时凡是涉及教学实践类型的内容,我总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我虽然看了很多理论,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还很缺乏,上了一段课程,我感觉对自己教学实践方面启发很大,可操作性很强,帮助我通过了保研预推免考试。”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关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只有“学以致‘教’”才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汉教专业学生的汉语知识素养和语言分析能力、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能力。
2021年,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将“学生中心”和“教师主导”结合 让“人文关怀”照进“学以致‘教’”为主题,展示了我的教学成果。比赛中我赢得了评委的好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创新教学的信心。
2021年,黄一丹参加海南大学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亦师亦友,用爱浇灌成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社会师生关系的写照。“父”体现老师被仰视、被遵从的权威地位。要开展高质量的语言教学,必须避免“师生关系”的绝对服从,这只会压抑学生的身心。我认为“师生关系”必须平等,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只有用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我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互通。课堂外,我会带学生一起品尝中国美食,此刻我们不再是师生,而是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泰国留学生郭夏曦会认真给我们讲冬阴功汤的配料,告诉我们柠檬叶在泰式料理里的寓意;俄罗斯姑娘林昕宜给我科普红菜汤和罗宋汤的区别。有次孟加拉国学生突然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吃饭总爱给别人夹菜?"我夹起一块文昌鸡放进他碗里:“因为这是我们表达关心的方式呀。”
黄一丹(右二)与学生们合影
2023年春季学期一个周末,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美晶联系我:“老师,我有生活费上的问题,我可能要退学了。”美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生活上也关心同学,我紧急联系她的班主任一起帮她想办法。自己也立刻向学院领导反馈,咨询国教院老师学校有没有针对留学生的助学金。在老师们的关怀下,美晶坚定了继续完成学业的决心,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把“讲台”延伸成“桥梁”,在实践中点亮语言之光
课堂的边界该在哪里?这个问题在我带留学生去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上课后有了答案。
2025年4月,黄一丹(左三)带领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跨文化交流活动。
来自泰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孟加拉国的7位留学生,用流利的汉语介绍了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包括地图、首都、文化标志、特色美食、传统服饰和货币等。小朋友们零距离触摸和观察了土库曼斯坦货币马纳特。这种直接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最大的俄罗斯套娃有多大啊?”“我们学习英语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泰语呢?”……课堂上,小学生与留学生们积极互动。
在语言学习环节,孩子们展现了惊人的语言天赋。他们学习了泰语、俄罗斯语、土库曼语、孟加拉语的常用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林昕宜不禁赞叹:“你们学得太好了!很多俄罗斯人都发不好的颤音,你们一学就会了,真让我吃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留学生不仅锻炼了汉语,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5年4月,黄一丹(左三)带领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跨文化交流活动。图为学生郭夏曦、李倩文、黄小希、黎泰仪(从左到右)教小学生泰国常用语。
育人的初心从来不在教案里,而在当学生们学习新知识时瞬间亮起的眼神;在他们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时刻;在他们带着从课堂里学到的语言与文化,转身成中外交流使者的每一个瞬间。
这三尺讲台,从来不是教育的边界,而是让多元文化根系在此交织、生长的沃土——而我,愿做那个执着的园丁,在岁月里静静等待,等待每一颗语言的种子,都能绽放出跨文化的芬芳。
更多精彩点击>>2025年海南省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责任编辑:张琬茜 欧英才
内容审核:袁宇
总监制:吴卓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