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周刊丨千古才女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7-07 09:37:34

作者/杨道

近日,民族歌剧《李清照》在“2025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期间连演两场,引发了诸多关注。李清照,这位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中国古代最伟大女诗人”之称的伟大女性,在时间的漫长流逝中,她的迷人越发凸显。有资料显示,李清照于1155年5月12日逝世,若以此推算,李清照已经逝世870周年。在近900年的时光里,她的形象其实是模糊的,与此同时,过于少量的史料,让她的形象更富想象的空间。于是,我们习惯性地用她的诗词去想象她和她的人生。

李清照肖像画,藏于国家博物馆。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却把青梅嗅

关于李清照的出生年月,似乎大部分的传记里都含糊其词,并无特别确定的日期,有一些资料称她生于元丰四年(1081年),但月份依旧是缺失的。其父是北宋文学家李格非,母亲王氏是李格非的第二任妻子。王氏为仁宗朝名臣王拱辰的孙女,出身名门,见多识广,能写会算,在家族中很有才气。如今生了个粉团似的女儿,李格非和王氏都特别欢喜,于是给她取了个特别悦耳的名字“清照”。史料记载,此名源自《水经注》中对巴郡夷水的描述——“水色清照”,同时也寄托了夫妻俩希望女儿洁净自清、秀外慧中的寓意。此外,“清照”亦暗含李格非对故乡绣江清澈河水的怀念。

绍圣二年(1095年),李格非受朝廷召命回京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这一年,李清照虚岁15,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也是这一年,她写了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在院中荡起秋千,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李清照玩得很开心,汗液已将身上的薄衣湿透了。她停下秋千,站起身来,都懒得揉搓细嫩的双手。此时,却忽见客来,大概是她心下暗喜之人(有一说访客为她后来的丈夫赵明诚),于是,她慌忙起身,脱鞋着袜疾走,头上的金钗也于慌乱中滑落了下来。之后便出现了经典的场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只就这一首词,这位天才少女瞬间名满京城,至今被封为婉约派的经典之作。《全宋词》有载,词中“青梅”意象暗含对爱情的朦胧期待,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遥相呼应,成为后世形容纯真情感的经典符号。

宋代女性词作大多拘泥于闺怨题材,此词却以活泼笔调展现少女情态,被《宋词选》评为“开宋代女性词中青春书写之先河”。更令人惊艳的是,全词未用典故堆砌,以白描手法勾勒场景。难怪近代大学者王国维都不得不在他的《人间词话》里给李清照这词作添上一句“如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天然去雕饰”,也是最富天真的少女形态。

关于李清照的系列著作。

人比黄花瘦

如此年少便已在诗坛崭露头角,李清照担得起她书香门第的出身。而她与赵明诚的感情,后人都喜欢用“神仙眷侣”来形容。从荡秋千初见赵明诚时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似乎就预见了两人的姻缘。有一些资料说,当年,赵明诚的父亲发现儿子已到找媳妇的年龄,就问赵明诚心系哪家女子,赵明诚含蓄回应:“今日中午睡觉,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读了一本很好的书,但醒来以后,却把书里的内容大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父亲听后,思忖道:言与司合在一起,于字为“词”;安字去掉上头的宝盖,于字为“女”;芝芙去掉草字头,于字为“之夫”,合起来是“词女之夫”。于是便为儿子解梦说:“你将娶一个善于作词的才女做妻子。”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赵明诚与李清照结为夫妻。李清照与丈夫的婚后生活很甜蜜,因为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所以两人每月只有两次的见面机会,相逢之时两人都会倍加珍惜这短暂的时光。婚后第二年,赵明诚“负笈远游”,一走数月,思念之情日甚,于是,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重阳之时,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合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的这首词,最别致处,在于最后一句别出心裁的比喻“人比黄花瘦”。这句话有着双关的语义,它试图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深感愁苦并饱受思念折磨的女子。词中的女子有着过分的敏感,以至于秋风随意拂起帘子,都能惹得她十分的伤感。“瘦”是整首词的词眼,既表达了绝望的情绪,又有年华老去的喟叹。这或许预兆了女词人后半生的坎坷。

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是风华绝代的词坛天才,曾与丈夫赌书泼茶,收藏金石,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靖康之耻,颠沛流离,挚爱离世,再婚被骗,人生急转直下。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情怀,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悲歌,她的人生,和她的诗词一样,是一部不朽的传奇。而在她众多的诗词里,有两首是我极其喜欢的,我认为这两首词似乎更接近真实的李清照。一首是她在青州生活期间写的梅花词《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在这首词里,梅花俨然成为了词人自身形象的喻体。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经历了丧父之痛,熙宁、元丰、元祐的时代环境也让李清照初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好在那时还有爱情。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卓尔不群、豪放超迈、自豪自信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

此外,李清照追问生命的另一首词《渔家傲》更是令我惊叹不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我读过的易安词中,这一首的主题与措辞都显出了独一无二。词以黎明的天际开场,诗人的梦境在天庭,并能听见天帝的问话。在词的下阕,词人希望凭借大鹏飞举的风势,驾蓬舟离岸,前往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对于词中所谓“归处”,词人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此去,前路漫漫,且临日暮,但她浑身充满对创作的执迷,“九万里风鹏正举”。

这首词写于宣和辛丑年(1121年),但我在阅读时,感觉性别与时代是模糊的,我更多的是想起屈原和杜甫,想起杜甫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后来的李清照还有更惊人之语。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12月,青州兵变,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数十年收藏的金石古玩字画付之一炬,仅有少数留了下来。背负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的李清照写了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来,这首诗在历史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持续至今。

责任编辑:李倩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罗清锐

来源:海南日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致电:0898-66810614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