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仲乐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古人写文章的秘诀,孔子早在《论语·卫灵公》里就给出了答案:“辞达而已矣。”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把意思说清楚、表达明白,不要堆砌花哨辞藻,不要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只要语言准确、意思表达清晰,就已经是好文章了。
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资料图
这种理念不仅是孔子的教导,更是贯穿中国文风千年的核心原则。无论是唐代韩愈和柳宗元掀起的“古文运动”,还是宋代欧阳修、明代归有光的“平易自然”,抑或清代方苞、姚鼐、章学诚的实学思想,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好文章的关键不在于辞藻堆砌,而在于让人明了、信服、感动。在信息爆炸、碎片化传播的今天,这样的主张或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的《论语》竹简。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国强 摄
韩愈和柳宗元
“辞达而已矣”的先行者
唐代以前,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追求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辞藻华丽。在韩愈看来,这种过于注重形式的文风导致文章内容空洞,大大削弱了文学的社会价值。因此,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强调文学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儒家思想,弘扬道德精神。在此基础上,韩愈倡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在《答李翊书》中直言:“惟陈言之务去。”意思是老掉牙的套话全都不要,写作要有新意和真情。他的《师说》就是最佳例子,整篇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解释“师”的重要性,打破了当时只有士族才能“传道授业”的观念,开门见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简洁、明白的表达,不仅让读者一目了然,还具有极强的传播力。
柳宗元更是以简洁著称。他的《小石潭记》用短短数十句,描绘了一个幽静清澈的潭水景色:“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壁立,水尤清澈。凫鹥闲游,昂首弄姿,似可数也。”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仿佛亲临其境。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不只是游记,更寄托了他仕途失意后的心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平民化视角和对自然的热爱,打破了当时宫廷文学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
这些作品不仅开创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先河,也与孔子的“辞达而已矣”遥相呼应:去掉冗余和浮华,让文字简单明了、真实有力。
纪念归有光的震川书院旧址。 资料图
欧阳修和归有光
让文字说人话
到了宋代,欧阳修继承韩柳的衣钵,进一步提倡平实自然的写作风格,积极倡导文道合一的理念,为古文运动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醉翁亭记》不仅描绘了滁州的山水美景,更通过“也”字连句的方式,把文字写得像聊天一样亲切自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他在文中提到“与民同乐”,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这种轻松自然的文风,让文章摆脱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回归生活本真。
欧阳修在科举考试中也大力提倡“去浮华、重实用”,让士人关注社会现实,写出既有内容又平易近人的文章。比如他的《朋党论》,直面现实政治,批判朋党之争,语言简洁有力,充满担当精神。
明代归有光则更进一步,把文章写得像家常话。他的《项脊轩志》写自家的小屋、院子和家人,用简单的话语讲述生活点滴,像是坐在炕头上聊家常,却让人读来动容。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没有任何华丽修辞,却让人心有所感,读后难忘。归有光强调“文章本于六经,然亦自出机杼”,既要传承经典,又要有个性和真情实感,这与孔子“辞达而已矣”的理念不谋而合。
清代桐城派与章学诚
实用与真情同行
到了清代,方苞、姚鼐等桐城派文人继续倡导“雅洁”风格。他们反对空洞浮华,主张文章要“言有物、言有序”。方苞的《狱中杂记》用冷静的笔触揭露司法腐败:“彼人视我,非人也;我视彼人,亦非人也。”寥寥数句,意味深长,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姚鼐的《登泰山记》则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观,既少了堆砌的修辞,又保留了自然之美。
到了近代,章学诚更是直言:“史学即实学。”他反对空谈性理,强调文章不仅要有考据、依据,还要对现实有用。他在《方志立三书议》中呼吁地方志编纂要讲实用、讲科学,不能只追求文采和排场。这种理念,与孔子“增词适度、认识深刻、表达真实”的写作原则如出一辙。
纵观千年文脉,从孔子的“辞达而已矣”,到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再到归有光的“平淡中见真情”与章学诚的“实学实用”,一代代文人以他们的笔墨与思考,传递着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文字虽贵有文采,更应以实意为先;辞句虽可雕琢,但唯有质朴、真切方能深入人心。
孔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归有光、章学诚等先人,都曾用“去繁从简”的方式让文字变得更有力量。今天,在网络充斥、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我们反而需要向古人学习,回归那种简洁、真实的表达方式。
比如,文章要突出重点,言之有物,而不是堆砌辞藻让读者“云里雾里”。又如,面向公众的文案更要注重真实可感,讲人话,而不是“浮夸风”和“标题党”。孔子那句“辞达而已矣”,给我们最好的提醒:不在于花哨,而在于说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一读就记得。
此外,古人提倡“文质兼美”,并不是否定文采,而是反对为了文采而失去真实。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实用价值,就算写得再华丽,也难以打动人心,影响世界。只有关注内容,表达真实,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提供真正的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留白”,一石一木之间都藏着无穷的意味,留给观者思索与遐想。文章也是如此,删繁就简,去除累赘之语,反倒能让言辞愈加醇厚有力,余韵悠长。
责任编辑:傅婕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齐松梅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