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日报一线采编人员以坚守与创新赓续使命荣光:铁肩执笔传薪火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5-06 08:18:51

《海南日报》(2025年5月6日T06版版面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惠

1950年5月7日,解放海南的枪炮声刚刚消散。在海口市新华南路临街一幢两层小楼里,铅字印刷机唰唰作响,划破黎明的静谧,一张张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报纸从这里飞遍大街小巷。她的名字叫《新海南报》,是海南日报的前身。

75年前,创刊记者们在煤油灯下誊写解放战报;75年后,一代代接过接力棒的追光者接续奋斗,用镜头和笔尖镌刻着时代的年轮。

时代有多壮丽,文字就有多滚烫。75年纸墨凝香,一代代报人薪火相传,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建设自由贸易港,从粤海轮渡开通到环岛高铁通车,从松涛水库建成到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落子文昌……海南发展的时光长卷里,海南日报一线采编人员既是执笔人,亦是画中人。

扎根

在海南日报的新闻版图上,最鲜活的素材永远生长在基层的土壤里。采编人员的行囊里常备着两双鞋——沾满了泥土的雨靴与磨损了鞋跟的运动鞋,见证着他们丈量琼岛的足迹。

在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经常能见到海南日报记者李豌的身影穿行其间。两年多时间,她成为大山村的常客,见证了“水塔咖啡”从创意火花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

自全省第一家“水塔咖啡”在大山村诞生以来,李豌注意到定安县和梅村、白塘村、田堆村等地的“乡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1家到17家;从单纯的咖啡屋演变为“咖啡+琼剧”“+农产品”“+种子博物馆”“+水果采摘”“+定安粽子”……不断扩张的“乡咖”版图,一个个新颖的组合,为乡村注入了无限活力。

为了更好地采访到鲜活的素材,李豌融入乡村的生活节奏。白天,她跟着游客穿梭在各间“乡咖”;夜晚,她和村民围坐在庭院里,听他们讲述创业路上的艰辛与喜悦,灯光下,村民与“乡咖”的故事,被她一一记录。

她精心撰写的定安“乡咖”系列报道,奏响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奋进曲”。报道一经推出,定安“乡咖”迅速走红,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真没想到,一间小小的咖啡屋,竟能有这样的想象空间,它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超出意料!”谈起“乡咖”,李豌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

关注民生热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海南日报采编人员的重要使命。

记者邱肖帅在接到群众反映便民公路驿站存在配套不全、管理人员缺失等问题后,连续多日实地走访。他逐户采访居民,详细记录他们的诉求,同时与社区、住建等部门沟通,梳理问题症结。

最终,他以《便民的公路驿站成了“摆设”?》为题推出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见报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启动便民公路驿站改造工程。居民们纷纷称赞海南日报“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上班时间关着门 咨询问题答不上》《多个窗口无人 群众办事闹心》……邱肖帅的笔锋,让问题线索化作铅字监督利剑。正是这份“为民执笔”的坚守,让报头那抹鲜红化作琼岛百姓心中的民意通道。

深耕

在媒体变革中,海南日报人始终坚信,优质内容是融媒浪潮里的硬通货。

海南日报采编团队以破壁思维打造《“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漫画专栏,将厚重的政策解构为有趣的漫画故事。

记者李梦瑶作为该专栏主创之一,在她的办公桌上,常常堆着高高的政策文件和调研笔记。为了将自贸港政策转化为通俗漫画,她对话政策制定者,走访企业,时常在深夜完成稿件修改。

2025年,《“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出版成册,一经推出,便收获广泛好评。这本书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亮相时,外企代表指着画中人物笑着说道:“他们很懂投资者的心!”

李梦瑶说:“我们就是政策翻译员,得把文件里的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看得懂的大白话,让自贸港政策以更生动的方式直抵人心。”

媒体融合的战场上,创新基因始终在海南日报记者的血脉中奔涌。

在报道三亚海陆空多元旅游玩法时,记者刘杰化身参与者,以“‘上天入海’打开三亚旅游‘盲盒’”为主线,在高空、去海底切身体验三亚旅游新玩法,并推出系列视频,带领市民游客在椰风海韵中开启三亚“新游记”。

记者吴心怡、王迎春以“组合”的形式在融媒圈里“出道”,打造“心春‘环’游记”栏目,推出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沉浸式体验系列报道。“拿下”海花岛冷白皮“霸总”,解码海南“最高”村晚的幸福密码……让读者在新式对话中,触摸海南脉动。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新闻实践,让海南日报的报道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自贸港前沿资讯、文旅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变革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下,海南日报的采编人员积极拥抱变革,探索多元传播形式。新媒体团队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手法,制作出了许多爆款作品。

在创刊75周年之际,海南日报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海南日报社原创的创意短视频《墨舞东坡》,从6246部短视频作品中脱颖而出,获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文化中国”板块三等创优作品。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转译,更昭示着党媒转型的华丽转身。

该作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宋四家”真迹为脉络,创新融合书法神韵与舞蹈艺术,将舞者幻化为流动的“墨”,动态演绎宋代书法精髓。该片发布后被央媒及全国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线上累计点击量达300万+,线下累计覆盖观众达92万人次。

在该片主创人员、记者蔡曼良的电脑里,存着多个版本的分镜脚本。她展示着手机里上百段舞蹈动作测试视频。创作最胶着时,团队曾为一段几秒的特效,做了十几个版本。她说:“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探索更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老旗手》《逐浪》《琼崖家书》《守“穗”》《三亚,上场!》……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前,海南日报均跳出报端,用创意镜头讲述好海南故事。

直播报道也成为海南日报的新亮点。在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文昌航天发射等重大新闻现场,记者们架起直播设备,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现场画面和最新消息。

从“铅与火”到“数与云”,从“纸媒时代”到“万物皆媒”,海南日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了从“纸上”到“指尖”的跨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每一天,都是一条新的起跑线。海南日报采编人员传承着老一辈报人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用新思维、新方式、新创意继续书写着新闻事业的精彩篇章,让党的声音、海南的故事,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责任编辑:林叶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齐松梅

来源:海南日报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