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海南日报》T07版版面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奕霖 刘晓惠
1 渡海先锋营成功登陆,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胜利会师
劈波斩浪,飞渡琼州海峡。75年前,1950年的3月5日傍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799名将士组成的渡海先锋营,分乘14艘帆船从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出发,直奔海南岛。迎着飞机、军舰的轰炸炮击,冒着国民党军队的枪林弹雨,3月6日14时,渡海先锋营在琼纵部队的接应下,于儋县白马井镇超头海滩成功登陆,联手打破了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这是第一支登上海南岛的渡海作战部队,由此,人民解放军正式吹响了解放海南岛的冲锋号。
突破层层封锁,克服艰难险阻,在超头海滩,两支英雄部队胜利会师。大家热烈握手,紧紧拥抱,热泪滚滚而下,虽然言语不通,照样你比我划,沉浸在胜利会师的喜悦之中。
野战军第一次潜渡成功并与琼崖纵队胜利会师,“是琼崖人民及琼崖解放军在坚持二十余年的孤岛艰苦斗争中第一次得到外力帮助的胜利会师”,“是琼崖解放的第一炮”,极大鼓舞了琼崖革命军民。
我军登陆部队与琼崖纵队胜利会师。(资料图)
2 召开盛大军民联欢大会,欢迎渡海野战军
1950年3月6日,在琼崖纵队的周密接应下,40军渡海先锋营在儋县白马井成功登陆。随后,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渡海先锋营转移到白沙根据地阜龙乡。
3月17日,白沙县人民政府在阜龙乡召开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欢迎解放海南的渡海野战军指战员胜利到来。会上,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宣读上级的嘉奖电,白沙县县长王茂松代表全县各族人民向渡海先锋营赠送一面“人民救星”的锦旗。联欢开始,黎族苗族青年男女跳起打柴舞,吹起金竹笛,唱着民歌,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那天,渡海先锋营驻地一片欢腾,整个会场呈现出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
解放军的到来,让阜龙乡的黎族同胞欢欣鼓舞。乡亲们杀牛宰猪盛情款待,黎族妇女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伤病员喂饭,用草药清洗伤口。周边的群众也纷纷前来慰问,有的挑来粮食,有的送来猪肉,有的送来芭蕉、芒果、波罗蜜等水果,藉此表示对渡海野战军的欢迎。
3 血战白沙门
1950年3月31日,43军127师加强团的3733名指战员接到渡海作战命令,当晚分乘88艘木船,从雷州半岛的博赊港起航,计划次日在海南岛琼山县塔市乡的卜创港一带登陆。这是解放军野战部队第四次潜渡琼州海峡。
行进中,担负阻击敌舰、护卫渡海船队任务的379团3营的8连、9连和机枪连与团部失去联系,因风向、潮流所致,迷失方向,误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门岛。对此,海口国民党军大为震惊,急派重兵围攻,对解放军登陆阵地日夜轮番轰炸。然而,我军战士英勇无畏,想尽各种方法,挡住了敌军的猛烈攻势,直到弹尽粮绝。4月2日,国民党军在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于黄昏攻上白沙门岛。苦战两昼夜,我军战士大部分牺牲,最后仅有几十人生还。在整个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白沙门战斗打得尤为悲壮、惨烈。同时,解放军误登白沙门岛,造成了国民党琼崖守军的错误判断,因而牵制了许多国民党军兵力,给加强团主力的胜利登陆和向海南岛纵深挺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4 木船打军舰
两批四次潜渡部队的胜利登陆,打开了国民党军队防御的缺口,为野战军主力大规模登陆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950年4月16日,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开始。我军主力部队分乘数百只帆船从雷州半岛起渡,向海南岛进发。当渡海大军庞大的船队驶至琼州海峡中流时,与国民党军舰队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渡海大军巧妙地利用敌舰火力死角,充分发挥土炮艇上各种火器的近战威力,以低劣的土炮艇群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舰队彻夜展开激烈的海战,打得敌舰掉头逃跑,击伤舰队司令王恩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7日2时至6时,渡海部队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带强行登陆,与接应部队共同歼灭海岸守敌后胜利会师。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航渡工具,进行了海南岛渡海登陆作战,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进而解放海南全境,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5 悲壮风门岭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伯陵防线”,与国民党军队在澄迈美亭地区展开了一次决战,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达8万多人,包围与反包围轮番上演,你争我夺,战况惨烈。这场战斗的胜利对我军解放海南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史称“美亭决战”。
在美亭决战中,有一场规模不大,但无比艰苦的战斗——风门岭阻击战。1950年4月20日,43军127师381团一连奉命据守风门岭(105高地),阻击由海口向美亭、黄竹增援之敌。21日上午9时至下午7时,短短10个小时,敌军向105高地发射炮弹千发以上,飞机投弹百余枚,炮火削去105高地足足1米,我军指战员誓死抗敌,连续打退国民党军两个团整连至整营的轮番进攻达13次,成功地阻止了国民党援军的前进,保障了主力部队决战的胜利实施。4月21日晚,当解放军增援部队赶到风门岭时,200余名解放军战士,仅剩13人。
6 把红旗插到天涯海角
195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43军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渡海作战。经过黄竹、美亭决战,薛岳部队主力被歼灭,4月23日,海口、府城解放。“宜将剩勇追穷寇,红旗插遍榆林港。”随后,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解放军分东中西三路向南挺进,扫荡海南岛的残敌。
4月30日,解放军成功占领榆林、三亚,祖国南方的美丽渔港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当天下午,时任43军128师382团3营教导员的刘梅村,代表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的全体官兵们,把红旗插到“天涯海角”。
渡海前,刘梅村就坚决表示要打到天涯海角去。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已是身有残疾、被战火夺去了一只眼睛的刘梅村,仍指挥部队连续行军、作战,一直战斗到海南岛的南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战斗英雄”的足迹。
7 琼崖纵队入城展风采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全岛民众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总指挥、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决定在海口市举行庆祝胜利活动和部队入城仪式。同时决定,入城仪式以琼崖纵队子弟兵为主。
原来,邓华司令员在此前就提出,“如果没有琼崖纵队的配合,海南岛解放不可能这样顺利,现在海南岛解放了,要让海南岛的群众亲眼目睹他们的子弟兵,让琼崖纵队的战士们扬眉吐气。”
据原十五兵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杨迪在其所著的《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5月10日上午8时,琼崖纵队开始了进入海口市的入城仪式……完全没有想到:一是琼崖纵队的指战员们,只经过几天很短时间的训练,穿着整齐的新服装,迈着整齐步伐,昂首挺胸个个精神非常饱满,真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海口市的大街上……”当天,海口市的人民群众,都拥向琼纵通过的街道,欢呼雀跃,打着横幅或长条的欢迎标语,有的还手拿着小旗,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海口市人民在街上舞龙庆祝琼崖解放。(资料图)
8 府海3万群众庆解放
海南岛解放后,1950年5月中旬,海南各地、各行业纷纷成立庆祝海南解放筹备会。6月5 日,府海地区各界人民隆重举行庆祝海南解放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有机关、团体及学校83个单位共3万人。邓华、冯白驹等出席大会,各界代表向邓华、冯白驹和解放军战士代表献花。
当天的庆祝大会在24响礼炮声和欢呼声中开始,声势浩大。1950年6月8日的《新海南报》有详细记载,上午7时,预备信号炮鸣后,各单位的行列、各式各样的秧歌队鱼贯入场,千百幅的五星红旗和共产党党旗,在明朗的阳光底下迎风飘扬,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像,在每个行列的前头。参加庆祝大会的人民空军驾着飞机,在市区上空低飞盘旋,散发传单。每当飞机飞到广场上空,欢欣的人群高呼声、掌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庆祝大会至12时结束,接着便是大巡行示威,游行的队伍由会场出发历时将近2个钟头才离开完毕。
9 军民同心无私支援渡海作战
在海南岛解放过程中,琼崖革命武装作为内应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接应配合渡海大军渡海作战,创造解放海南岛的更有利条件,琼崖党政军民积极执行中共中央和琼崖区党委的指示,全力以赴进行筹款、筹粮、支前、劳军、情报、策反、接应和接管等准备工作。
1949年12月27日,琼崖区党委发出《准备粮食迎接大军解放海南的紧急通知》,向全琼人民开展最后一次筹粮,掀起筹款筹粮的“一元钱、一斗米”运动。广大群众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宁愿以杂粮、野菜充饥,也将粮食捐献出来,支持解放军作战。琼崖人民仅用两个月时间就超额完成了40万元的公债认购任务,在短短一个月内征集粮食5万石。此外,全琼各地组织起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征集了170多只木帆船,配备400多名船工、水手;派遣30多名党政军干部,分批潜渡抵达雷州半岛协助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作战。
原标题:
1950年,渡海大军英勇无畏,琼崖军民全力支援,庆祝解放欢欣鼓舞……
感动瞬间 历史铭记
责任编辑:李倩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