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破晓·横扫残敌红旗漫卷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5-01 09:31:34

2025年5月1日《海南日报》T06版版面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邱江华

该怎么描述那历久难忘的时刻?

原在海口市振东街居住的林秀梅阿婆回忆起来,依旧心潮澎湃——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她走在游行的队伍里,一路走着、走着,热烈庆祝胜利的呼喊声漫过耳际:“共产党万岁!”

这声音足以穿透历史,响彻至今。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大规模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纵队和先头部队的有力接应配合下,一路追击国民党残军,直抵海口,随后分多路南下追击残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到了天涯海角,5月1日,海南岛全境获得解放。

海口解放后,解放军战士在国民党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前站岗。(资料图)

势如破竹解放海口

黄竹、美亭决战之后,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恐慌万分,他明白大势已去。为避免全军覆没,1950年4月22日,薛岳下令全线南撤,同时又致电台湾,要求火速派舰船来琼接运残部撤离。

薛岳下罢命令,便与陈济棠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登上飞机逃往台湾。国民党当局大肆吹嘘的“伯陵防线”在渡海大军和琼崖纵队的强大攻势下土崩瓦解。

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军孤注一掷,从三亚出动飞机,轰炸海口机场和秀英港,袭击正在向海口挺进的解放军部队。在琼崖纵队配合下,渡海大军第40军、43军主力兵分两路,冒着国民党军飞机的扫射,向海口进军,横扫残敌。

当时为防止国民党的破坏,保护海口市商民的安全,中共府海特别区委指派民协成员何健山和朱诚带领福安区公所自卫班13人,在福安区管辖的区域即今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东西门五大马路巡逻至次日早晨。

不过,那时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已了无士气,和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情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彼时,国民党守军的首脑机关海南公署(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就设在海口市得胜沙路,因而把这条街道变为“长官”宿舍区,国民党的要员都住在这里。

得胜沙路街头街尾都用铁丝网围着,还用沙包叠成碉堡。市区周围的设防,同样严密,从白沙门到海甸、秀英港一带十多里长的沿海岸线,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布置着一字形的长蛇防守阵;还有战舰、飞机等巡逻侦察。

即使是层层设防,也抵挡不住解放军的直捣黄龙。

1950年4月23日拂晓,海口枪声大作。在激昂振奋的冲锋号声下,解放军第40军主力首先插到海口,一路直逼秀英码头,迅速消灭码头残兵,随后转战进入得胜沙路。而另一路直奔大英山、海口机场,随后攻入新华路。

一路上,解放军俘敌600余人,缴获汽车40余辆。解放军兵临海南岛防卫总司令部所在地五公祠时,群龙无首的国民党残兵没有抵抗便举手投降,薛岳办公的场所早已人去楼空。

海口市的人民群众纷纷涌上街头,争着见一见那一身征尘、威武豪迈的解放军战士。只见战士们一把扯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插上了鲜红的五星红旗,海口市当天宣告解放。

解放海口后,渡海作战兵团第二梯队于1950年4月23日19时启渡,于24日凌晨在海口市的后海、天尾港、荣山寮一带沿岸登陆,随即协同先前登陆的第一梯队,投入了追击作战。

紧接着,4月25日,冯白驹率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进入海口。4月27日,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率渡海作战兵团前线指挥所抵达海口。

1950年5月,海南最高地方政权机关——海南军政委员会成立,由邓华任主任,冯白驹任副主任。

社会各界欢欣鼓舞

“听说解放军要进城,我们激动得一夜没睡。”林秀梅想起当年的一幕,“当时国民党弃城而逃,天还没亮,我们就出门跑到大街上去贴标语,欢迎解放军进城!”

1950年4月23日上午,住在海口市博爱南路一间民房二楼上的两名建筑工人,远远就看见解放军从博爱南路进城,他们兴奋地在楼上猛喊:“解放军同志,解放军同志!”

街道两旁的居民听见了工人们的欢呼声,纷纷将店门打开,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迎接解放军。一时间,海口市区所有街道的鞭炮声连续不断地响起,人们比过年还高兴。

当时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市民都戴着凉帽,站在游行队伍的两侧呼喊着。新华南的那些小楼上下站的都是人,连附近市郊的人们也都赶到市里来参加集会,很是热闹。

热开水、嫩椰子、糯米糕、粽子……居民们从家里拿出食品款待进城的战士们,自发地敲着锣、打着鼓走遍了全城,把海口解放的喜讯传遍市区所有的角落。

解放军进入海口市时,地下学联四处张贴“迎接解放军进城”等标语,组织盛大游行队伍,挥动自制的五星红旗,上街游行,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广播电台、报刊播发欢呼胜利庆祝海口解放的文章、稿件。府城、海口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天的情景,很多老战士时过多年仍记忆犹新,他们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老百姓欢迎我们,嘴里说什么话我们也听不懂,就只能听懂两个字:大军。但当时的气氛非常热闹,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会一点普通话的就拉着解放军们说:“你们可被盼来了,这下总算解放了。”

对于这一场面,已过世的海口炭画家吴坤仁,曾用一幅炭画《海口解放了》将当日动人心弦的一幕定格。画面上:解放军开着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汽车,在中山路上巡逻,车上写着标语“拥护中央人民政府”。

解放战争后期,内地的国民党军队大量退守海南,海口地区的政治局势愈加险恶,海口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十分艰难。但是在中共琼崖区委的领导下,海口地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配合琼崖纵队开展打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为最后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琼崖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海口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总形势下,在渡海作战兵团和琼崖纵队有力配合的强大攻势下,海口地区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敢于斗争、坚持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海口解放,敌军苦心经营的琼北、琼东各防御体系及指挥机构顷刻间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全线南撤。

渡海大军与琼崖纵队乘胜追击,分三路紧随其后。一路上,东、中、西三路大军靠着“铁脚板”,誓要追到“天涯海角”。

在这场比谁跑得快的战斗中,战士们以风卷残云之势向南挺进,捷报频频传来——

东路追击部队于4月25日由嘉积向南追击,4月27日解放万宁;中路追击部队4月30日赶至小岭、北黎、八所地区,将敌军截住,在西路友军和琼崖纵队的协同下,将其全歼,俘获敌官兵3500余人;西路追击部队水陆并进,配合中路友军追歼敌第三路军……

五星红旗一路飘扬,直至插到海南岛南端。

人民解放军经过国民党澄迈县党部门前,继续追歼残敌。(资料图)

“解放大军打九所,贼兵乱如只鸡窝,三生园楼崩一角,狗官轻狂钻下床”“红军冲锋号声响,伪兵轻狂惊颤鬃,放尿拿糠首垫底,失魂丧魂似死人”……解放军凯歌前进,国民党军队步步后退,身处其中的百姓们将此编进了崖州民歌。

《老榆亚影鉴》中的两张老图片,记录了大批国民党军官及驻崖城敌眷属纷纷搬运行李搭车去榆林,欲从榆林抢登舰船逃去台湾的历史。图片中,榆林港密密麻麻挤满了人,溃败的逃兵们争先恐后地向停泊在港口的舰船走去。

1950年4月30日,国民党军队从三亚、榆林败退,百姓载歌载舞庆祝解放。《老榆亚影鉴》中,三亚市民兴奋地集结上街庆贺解放,队伍为首的市民笑容灿烂,而这一刻也被当时的相机所记录。

1950年5月1日,北黎、八所解放。至此,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海南岛全境解放。

当日,朱德同志欣闻海南岛解放的好消息,亲手写下这样一段话:

“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渡海作战而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雄行为对解放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1950年5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给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全体指战员的贺电:“我广东前线人民解放军克服敌人陆海空军的抵抗,在我琼崖纵队和海南岛人民协助之下,英勇登陆海南岛,并迅速扫荡残敌,完成全岛的解放……”

历史在枪炮声中隆隆前进。75年前的5月1日,海南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原标题:

强渡琼州海峡后,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岛各地纵深挺进

横扫残敌红旗漫卷

责任编辑:李倩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罗清锐

来源:海南日报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