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毓慧 通讯员林方蔚
4月8日,在屯昌县坡心镇高朗村湖羊养殖基地里,一只只毛色洁白的“外来羊”正在低头啃食生态牧草,饲养员又继续给它们“加餐”——利用热带益生菌发酵而成的生态饲料,这一食谱不仅能让它们长肉快,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肉质变得更鲜美、无膻味。
“别看它们是‘北方羊’,但有了海南大学、三亚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它们在屯昌吃得香,也适应了海南高温高湿的气候,产羔率高,每年出栏量达七八千只呢!”养殖基地主管罗才怀介绍,2020年底,屯昌县引进海南澳笠农牧有限公司,在高朗村建成全省首个湖羊规模化养殖基地,经过4年多的喂养、繁育及多项技术攻坚,如今,该基地已配套建成10余栋干湿分离的规范化羊舍,面积增至200余亩,存栏量也从最初500多只增至近6000只,其中,种羊数量约占一半。
湖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为白色羔皮羊品种,“祖先”为游牧的蒙古羊,后迁移至江浙一带。“海南岛热带牧草、稻草、玉米秆等都非常适合湖羊食用,也有利于改善肉质及开展繁育实验。”自去年以来,在海南大学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副教授方雅静科研团队入驻高朗村湖羊养殖基地,开展“澳湖一代”“杜湖一代”品种及纯种湖羊的双羔基因选育、肉质改良与分析评定等研发工作。方雅静介绍,该企业在养殖基地附近种有数十亩“热研4号”王草等优良热带牧草,通过合理搭配精粗料、青干草并开发湖羊微生态发酵饲料等,有效调节湖羊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提升繁育能力。
本文图片均由通讯员林晓丹摄
“在生长发育阶段,每只湖羊每月增加重量大约8千克,一般养殖8个月左右就能出栏。”罗才怀介绍,近3年来,种羊的产羔率大约为1:2.1,个头比海南黑山羊略壮,肉质十分鲜美,近年来持续走俏市场。得益于“以养促种、以种带养”循环经济初步成形,屯昌的湖羊养殖产业明显降本增效。坡心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整合该镇5个村居共计近5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与该企达成合作,正在加速扩建羊舍、青贮池等,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上百户农户投工投劳发展牧草种植产业。
接下来,屯昌将依托省内科研机构资源,通过引进先进的微生态发酵工艺,制定标准化微生态饲料加工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完善品质检测体系,既让湖羊多长肉,肉质变得更鲜美,也要扶持它成长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羊”。
责任编辑:林叶
内容审核:闫锐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齐松梅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