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大学将非遗纳入通识课程 拓宽通识教育和文化传承新路径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3-28 20:17:14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通讯员陈黎明 王熙

近日,在海南大学青春记忆广场室外课堂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符林早、市级非遗传承人符仁菇等现场展示黎锦“絣染”技艺。蓝靛浸染的棉线经纬交织,蛙纹、云纹的古老符号跃然眼前,同学们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精妙绝伦的传统手艺,在一针一线中探寻非遗的灵魂。这是海南大学《海南黎族文化》通识课的一幕,亦是海南大学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的生动缩影。

海南大学《海南黎族文化》通识课授课现场,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织黎锦。学校供图

“古老的文化在指尖活起来了!”海南大学2023级金融专业学生郭佳琦课后不禁感慨道,“通过亲身体验黎锦编织,我意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有机会慢下脚步,沉浸在传统工艺的世界里,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这让人特别开心。”海南大学黎族学生符旭宇说,这门课让他在经纬交织中读懂了祖辈的生存哲学,也激发了毕业后投身非遗保护或文创产业的决心。

海南大学《海南黎族文化》通识课授课现场,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织黎锦。学校供图

海南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志刚表示,海南大学围绕“五向图强”“三度一色”“文化传承”三大维度,立足海南特色和学生需求,打造一批具有海南大学特色的通识课程,涵盖南海文明、生态文明、海洋科学等特色课程群。其中,该校将非遗纳入通识教育模块,开设《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黎族文化概论》等课程,结合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系统讲授海南非遗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同时,强调跨学科视角,通过“非遗进课堂”构建“传承人-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既为非遗保护提供学术支撑,也帮助学生开拓跨学科视野。

责任编辑:林叶
内容审核:闫锐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齐松梅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