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曈
近日,记者来到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的火龙果科技小院,看到一个个火龙果浑圆饱满、长势喜人,农户陶培林轻抚着即将成熟的果实笑道:“以前施肥靠经验,亩产总上不去。现在用了小院教的配方肥,果子更甜,一亩多挣3000块钱!”这片红火景象背后,是科技小院以科技赋能化肥产业、精准服务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生动实践。
科技小院研究生跟踪查看火龙果长势。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火龙果种植曾长期面临难题:盲目施肥导致土壤板结、线虫肆虐,农户投入多却收益少。2021年,中国海油化学联合海南大学在尖峰镇建立科技小院,师生们带着仪器走进田间,对68个果园“把脉问诊”。
“土壤缺钾却猛补氮,就像人感冒乱吃补药。”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副教授高伟举着检测报告向农户解释。团队研发出“测土-配肥-覆膜”一体化方案:用桉树皮覆盖控制土壤湿度,按需添加海油尿素与微量元素,使亩产提升10%,每亩肥料成本反降15%。三合村农户陈亚弟掰着指头算账:“我家20亩地,去年多赚了6万元,抵得上过去3年!”
夜幕下的火龙果科技小院。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曈 摄
科技小院的突破不止于田间。针对火龙果夜间补光耗能高、采摘效率低等痛点,团队创新设计出轻便型补光灯和可调节背篓,获3项国家专利。如今,尖峰镇8000亩基地全部采用标准化施肥,优果率超90%,每斤售价提高2元,带动全镇年增收超2000万元。
“好化肥是‘粮食的疫苗’。”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任华锋道出关键。近年来,公司依托海南高温高湿环境特性,将尿素颗粒均匀度控制在98%以上,确保养分缓慢释放,“既喂饱庄稼,又养护土地”。在东方市感城镇,采用定制肥的哈密瓜示范基地糖度达17%,收购商主动上门加价10%预订。
在科技小院的海南大学研究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曈 摄
近3年来,20期“田间课堂”培训农户1300余人次,200多名骨干农民获得技术认证。更可喜的是,5名大学生受科技小院实践感召,毕业后返乡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智慧种植。在昌江黎族自治县,返乡青年周明运用数字化施肥系统,带动200户农户建成千亩燕窝果基地,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琼西南大地上,一粒粒科技化肥正催生着现代农业的蝶变。截至2024年底,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精准施肥技术贡献率超三成。这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让沃野生金,更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实。
责任编辑:林叶
内容审核:闫锐
值班总监:刘乐蒙
值班主任:齐松梅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