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龙/文、拍摄 马珂/出镜 吴文惠/剪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喊话减肥”,并介绍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呼吁全社会管好“腰围”、管理体重。“减肥”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为何要重视体重管理?如何管理好体重?减肥到底难在哪?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探访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咨询临床营养科专家周海燕,为大家“求解”。
“体重增加主要和生活方式有关,现在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周海燕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糖、高油、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随着出行方式改变,人们步行减少,坐车增多,导致活动量降低,加上平日里长时间玩手机、久坐不动,能量消耗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
据周海燕介绍,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心血管方面,体重异常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增加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病概率。在消化系统方面,体重异常可能出现食道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或胃炎。在骨骼关节系统方面,很多肥胖患者因为体重过高,膝关节承重增加,还会患上膝关节炎。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导致月经紊乱、月经不调,甚至闭经,更严重的会导致不孕症,即使怀孕也可能流产。
在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坐诊近10年,周海燕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减肥病例。由于来看诊的儿童、青少年比较多,通过生活方式减肥的效果比较好,她又被孩子们称为“周妈妈”。
十年来,周海燕接诊的肥胖人群数量逐年递增,病人的体重也越来越高,其中体重最高的患者有400斤。她朋友圈记录的“诊疗日记”,成为不少人减重路上的激励和见证。
减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周海燕表示,从相关数据统计来看,自我减肥的成功率很低,建议肥胖人群下定决心减肥后进行专业咨询,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避免盲目减肥。
周海燕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解读“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洪旭 摄
“是否需要减肥,可以根据体重指数和腰围判断。”周海燕说,体重指数(BMI)超过24kg/㎡时,应该启动体重管理,而达到28kg/㎡及以上就是肥胖,要开始减肥了。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属于中心型肥胖,建议到医院找医生看诊并开展进一步评估。
周海燕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肥,是最健康、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肥胖人群想要减肥,一方面要限制能量摄入,另一方面要坚持运动,迈出第一步是关键。从没运动过的人,可以先从每天快走20分钟开始,慢慢养成运动习惯。
减肥的“五个”疑问 专家来解答
1. 有人为减肥长期不吃晚餐,可以吗?
答:不可以。偶尔不吃晚餐问题不大,但长期不吃会有影响。三餐要按时、有规律地吃。长期不吃晚餐,营养素会缺乏。
2. 有人节食减肥,可以每天只吃水煮菜吗?
答:不行。时间长了很难坚持,因为节食减肥本质上是压制食欲。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报复性反弹,造成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而且反弹后,体重增长更快。
3. “打工人”真的会有压力胖吗?
答:确实有压力胖。压力大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有些人会靠吃来缓解压力,加上工作忙碌,社交活动减少,活动量降低,就容易长胖。
4. 近几年减肥药物很受关注,药物减肥管用吗?
答:有些人生活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体重又很高,也可以选择药物减肥。但药物减肥有严格的适应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有些人觉得自己“喝凉水都胖”,真的会这样吗?
答:喝凉水不会胖。减肥困难主要是因为能量摄入高于能量消耗,与长期不运动、基础代谢率低有关。减肥要对症下药,比如继发性肥胖,要先找到病因,积极治病后体重会逐渐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周淑仪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黄敏
值班主任:罗清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