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海南日报A07版版面截图
据海南日报 | 徐璐
2025年1月2日,海南省委召开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推进大会,会议强调“持续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出台为基层减负制度规范。实际上,基层减负并非新的要求,基层减负自始至终是党中央着重关注的基层治理问题,只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问题表现。抛开问题看本质,基层减负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才能够切实加强基层减负?
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破除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因权力赋予而生。未经法定程序,权力不可置换,不可减损,不可剥夺,更不可消灭,与之对应,责任当然不可减。当具体实践偏离责任目标,才会生成负担,但需注意,偏离的是实践,不是责任本身。因此,有权力就有责任,责任不能减少,而减负减的是因偏离责任而产生的实践不足。那么“负”是如何产生的?“负”因形式主义而生。所谓“负”,不过是形式主义所导致的负担。因此,基层减负本质上就是要破除形式主义。
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是基层减负的根本保障。党的作风建设深刻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领导的优越性,有助于促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表面看,层层发文开会、过多过频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根本无暇顾及群众,更谈不上服务群众。从实质看,这是形式主义对党的作风建设弱化,形式主义会模糊党的性质宗旨,与党的优良作风格格不入,甚至会动摇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因此,如果形式主义甚嚣尘上,党的作风建设将被弱化,基层负担就会因此与日俱增。不破除形式主义和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只会让基层减负越减越多,干部越减越累。基层减负同样不能从表面上减负,而应着重关注强化党的作风建设。简言之,只有坚持破除形式主义,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基层减负。
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关键在于走好群众路线。首先,基层减负要站稳人民的立场,精准聚焦群众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中以汀州市政府工作方法为例,指出工作应聚焦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切实减负就要回到权力的来源,既然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就要回到人民的立场,因为党和人民的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因此,正确履行责任要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基层减负要切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抓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路线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来看,走好群众路线需要大兴调研之风。抓好调查研究有助于突出问题意识,找准问题,提出有效工作方式或对策,更有助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后,基层减负要发动群众,让党的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实践中,大部分干部能认识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忽略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面对工作,主观上想做好,但畏惧责任,更不敢担责,客观上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想办法。这就是忽略群众力量,没有能力或者无法发动群众,最终只能走形式主义的老路,草草了事。因此,走好群众路线不但要站稳人民群众立场,兴调研之风,还要注意发动群众力量,这才是破除形式主义和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中共东方市委党校法学讲师、海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
值班主任:蔡潇
内容审核:张成林
责任编辑:陈雪怡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