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文化中国行丨琼脂天香待君传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4-11-11 09:02:43

《海南日报》2024年11月11日B14版版面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耿

毁誉参半的北宋宰相丁谓,1000年前被贬崖州后写了《天香传》一文,成为对沉香进行评鉴和为海南沉香立传的第一人。就此而言,丁谓也是传播海南沉香文化的第一人。70多年后被贬儋州的苏东坡,其一篇《沉香山子赋》,更是将海南沉香文化提升到了哲学思考的高度。遇挫折而沉淀,遭伤害而自愈,经久而积攒怡人馨香,这也许是沉香所蕴含的精神和激发的启示吧。

当下,收藏沉香的国人不少,而真正懂得沉香的应该不多;以沉香为生的也不少,而单纯以收藏、研究、观赏为目的的,恐怕少之又少,而不遗余力传播海南沉香文化的,应属凤毛麟角。

万秀锋 海南沉香“贡”史久远

说到系统性研究海南沉香文化的专家、学者,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沉香文化专家万秀锋先生是绕不开的人物。他从《奏销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等海量的与沉香有关的历史文献中发现,海南沉香不但在历史上“冠绝天下”,而且早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并一度给海南岛官民带来沉重压力。

万秀锋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产地上区分,沉香可分为“番沉香”和“土沉香”两种。产于东南亚、印度等地的沉香,一般被称为“番沉香”;产于我国海南、两广地区的沉香,一般被称为“土沉香”。北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写到:“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沉。”

“土沉香中以产自海南的‘落水沉’最为著名,唐代土沉香已被列为土贡之一,此后历代均以土沉香作为土贡;清代延续了前代‘任土作贡’的进贡制度,沉香作为两广及海南地区的特产,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一定数量,由地方官负责采办解送至京。”万秀锋说,“如康熙时广东布政司每年需解沉香一百斤,到乾隆时,广东布政司每年解送的沉香达到三百斤。”

康熙七年,崖州知州张擢士因崖州沉香贡沉重上书朝廷:“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可见当时海南地区的香贡负担之沉重。

为降低采办沉香对百姓的滋扰,乾隆三十一年曾下谕海南的地方官:“每年例办进贡花梨沉香,向系差票赴黎购买,黎头挨村拨夫送官领价,易滋扰累,应将每年额贡晓示,豫发价值派总管、哨管、黎头分办,运赴免致差役扰累。”

万秀锋说:“从这份材料中,可以发现丰富信息:一是海南沉香的主产区在黎族生活的区域,官府对这些地区具有充分的管辖权;二是地方官负责具体的沉香采办,每年有固定的采买限额,地方每年有专门采办进贡沉香的银两支出,具体负责采买的是当地的差弁,而协助采买的则是当地的黎人头目;三是采买过程中曾经发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扰累了地方百姓,所以才会下旨‘免致差役扰累’。因此,咸丰时还特意裁减了押运沉香贡的‘广东省委员解送沉香饭食银’,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张晓武收藏的黎母山紫奇楠,状如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悬浮山。 受访者供图

陈江 沉香不惧林子深

作为海南省“十二五”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省博物馆二期工程,2018年竣工后,全馆的展览较大调整,其中增设的“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沉香馆)和“木中皇后——海南花梨陈列”(花梨馆),是海南特有风物馆。

“沉香馆与花梨馆开馆后,为扩大海南沉香、花梨文化的影响,省博还应邀前往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等举办了相关展览。”时任省博物馆馆长的陈江研究馆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举办展览,我们在花梨馆所设立的‘花梨阁’和沉香馆所设立的‘沉香别院’互动场所,不定期举办鉴赏花梨和品香活动;此外,还出版了《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等一系列研究著作。”

陈江祖籍临高,曾在南京博物院工作多年,2010年回琼工作后,对家乡历史文化和风物掌故的研究多了一份乡土情结。他本人也对沉香文化研究一直抱有强烈的热情,除了浏览巨量的历史书籍,对相关的图画和画册也关注有加。

省博物馆馆藏的15册页清代《琼黎风俗图》中,有一幅是《采香图》,描绘了黎族香客采沉香的场景。陈江推断,依据图中黎人着“犊鼻裤”“盘发髻”的服饰和装束特点判断,图中四位采香人应为黎族哈方言男子,其中坐在石头上的抽烟男子,着有上衣,应为采香组织者,其他三人,或攀援树上砍香,或以斧头敲树干听香,或坐卧歇息,分工明确。

“自宋代以降,海南沉香产地主要是黎母山峒,以其品质冠绝天下,成为朝廷钟爱的贡品。后世,海南沉香自贡品演化为商品、药品,声名远播,采购沉香者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运往内地贸易。”陈江说,“然而,依靠历经百年自然结香方式所产的沉香,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靠人工砍伐增加沉香产量的行业也就应运而生。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持续的动荡不安不仅影响了香料贸易,更使国人熏香的情致荡然无存。近年来,随着社会繁荣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沉香再次受到热捧,走进生活日常。”

2019年7月18日,小朋友们在海南省博物馆“沉香别院”体验沉香线香手作过程。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国强 摄

张晓武 不解之缘海南香

在海南沉香收藏界,张晓武是位早行者,且专注于赏玩和研究。

“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在很多人看来,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沉香山子赋》,简直是为海南沉香做了一个极佳的广告,海南沉香也因此蜚声海内外;“金坚玉润”“鹤骨龙筋”等语更是被沉香赏玩人士奉为品鉴沉香的圭臬。张晓武对该文的理解不限于此,发现其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文中‘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与其说是东坡先生对沉香的形象描摹,不如说是对弟弟子由的人生砥砺。”张晓武接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子由被贬谪雷州;东坡自己也身处逆境,经历三起三落,被贬居僻远的儋州,但他仍未丧失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而是鼓励苏辙不苟于强权淫威,不为挫折所累,要有骨气,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这是自嘲,更是幽默和乐观。”

张晓武说,沉香之香是历经了苦难和伤痛,如凤凰涅槃般火中重生才成就的绝世之美,其实做人也一样,经受磨难、挫折,甚至是疾病,不沉沦于无望之境,以阳光的心态去面对,在挫折中感悟,最终胜出者是自我,心灵也随之得到疗愈,成就一个伟大的自己。

张晓武是北京人,1989年从部队转业后便闯海南,从此与海南沉香结缘。他从一个“小白”开始,一有时间就走向海南岛的深山老林,辗转于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和黎母山等地,向有着悠久香文化历史的黎族村寨年老村民学习,认识了不同的香料和香材,慢慢走上收藏之路。

大约30年前,张晓武在黎母山下一黎村中发现一块软丝紫奇楠,似木非木,油光覆盖,形似蜜蜡,堪称香中极品。张晓武一见倾心,可是主人就是不肯出让,但他并不气馁,此后又多次登门拜访这位黎族香友,最终在多年以后打动对方,收藏到了这件心仪之物,此举也打破了海南民间“藏香不卖”的传统。

在费心费力收藏沉香的同时,张晓武始终保持学习和思考的姿态,敢于提出疑问和新的见解。譬如,20世纪90年代,张晓武就提出奇楠香和沉香应该是不同种类,尽管它们的宿主都是白木香树。后来,张晓武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提供了大量奇楠香样品,在戴好富博士团队反复化验、论证后,证实了他的推测。实验证明,沉香中含有的成分,奇楠香中都有,但奇楠香有的成分沉香却没有,沉香和奇楠香仅有少数成分共有,大部分成分并不相同。

受其影响,张晓武的儿子张丹阳也爱上沉香收藏和研究,2012年出版了《琼脂天香》一书。

原标题:

琼脂天香待君传

自宣尾.jpg

责任编辑:李倩

内容审核:陈咏棋

值班总监:史雅洁

值班主任:李国栋

来源:海南日报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