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琼字号’劳务品牌建设方兴未艾,还有很多特色劳务‘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持续激发它们带动产业和就业的潜力。”10月31日,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童泽林在全省劳务品牌建设工作交流会上开宗明义地说。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童泽林在全省劳务品牌建设工作交流会上,为“琼字号”劳务品牌建设出谋划策。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摄
近年来,海南省贯彻落实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海南劳务品牌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51.95万人次。
成效背后的动因源自何处?
童泽林分析,海南劳务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得力于多措并举——
在长效机制上,坚持“全岛同城化,全省一盘棋”的整体布局。海南省采取“省级打样、市县跟上,企业主唱、群众共享”的发展模式,致力于突破产业规模和人口数量的限制,建立省级统筹、市县落实、企业为主、多方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运行方式上,坚持省级示范引领与各地差异化发展相结合。省级深挖特色劳务,统筹同类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琼字号”劳务品牌“样板间”;市县借鉴对标、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劳务品牌。例如,海南整合热带农业产业链,打造“热带新农人”品牌;结合海南省产业政策,打造“海南新能源汽修师”等特色品牌。
海南部分劳务品牌展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摄
在科技含量上,坚持实施省级重点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海南省支持开发特色劳务品牌培训课程,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125个。省人社厅、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等部门协同各方力量,指导劳务品牌创建单位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与技师学院、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基地,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搭建劳务用工和技能提升平台等人才扶持渠道,实现技能提升助力就业创业。
在要素建设上,坚持以标准化提升品牌形象。海南省面向社会征集了一批“琼字号”劳务品牌LOGO,确定品牌宣传标语,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其中,“文昌鸡师傅”制定了7个方面12项劳务品牌认定标准;“椰嫂”发布家政服务3项海南省地方标准,正在制定2项相关标准。同时,覆盖全省的就业驿站已达245个,助力畅通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渠道。
海南部分劳务品牌展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宗平 摄
辩证地看,海南劳务品牌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痛点。
对此,童泽林清醒地指出,海南劳务品牌建设还有一些短板亟须补齐:目前海南特色劳务品牌数量较少,与国内一些劳务品牌强势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规模和就业带动力有限,部分市县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务品牌建设对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现有劳务品牌主要涉及服务业、农业、手工业,产业链较短、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较明显,辐射带动往往局限于一个市县甚至一两个乡镇;部分劳务品牌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培训标准、就业联动机制等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劳务品牌资源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有效的整合和集聚效应。
那么,如何补齐海南劳务品牌建设的短板?
童泽林建议,要实施系列提升策略:
一是加强引领,营造氛围。省级层面应持续加强对市县的指导,开展一系列劳务品牌宣传推介和就业对接活动,通过示范带动,营造劳务品牌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是科学规划,精准定位。组织专班深入调研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用工,发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劳务品牌资源;部门联动做好劳务品牌发展规划,提高劳务品牌壮大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三是完善机制,规范品牌发展。省级层面进一步研究制定各劳务品牌认定标准、培训标准、商标使用规范等,提升劳务品牌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掌握劳务品牌挖掘、培育、使用的相关知识,规范、高效开展工作;着力培养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技能劳动者,提高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以大规模就业提升劳务品牌效应。
四是加强传播,壮大劳务品牌。推进劳务品牌基地建设,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整合力量,加强典型挖掘和多渠道推介,持续提升海南劳务品牌在行业内外、境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处于成长期的‘琼字号’劳务品牌建设富有生机、大有可为。”展望未来,童泽林信心满满地表示。
责任编辑:王丹南
内容审核:樊学玲
值班总监:陈奕霖
值班主任:张成林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