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寻鲸之旅 最近离“海棠”仅几十米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4-07-07 23:51:39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一路向海,寻访“海棠”。“它和我们最近的距离仅有几十米。”7月7日19时许,在结束当天观测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航次首席科学家李松海分析研究数据后说。

本次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队成员在船舱会议室内,根据拍摄的图像资料讨论短肢领航鲸群的生存状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在当晚的观测分析例会上,观测团队将白天单反相机、无人机等拍摄的影像,逐一投放到大屏幕上,放大图片、比对分析,进一步搜寻“海棠”的踪迹。根据“海棠”身上信标反馈的最新记录信息,中国渔政46016号船驶向海南岛东岸海域,以目标点位为核心、半径约5海里,划出重点搜索圈。

海况和观测效果息息相关。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天气转阴,海况不佳,大风刮起海浪,还碰到了暴雨突袭,极大影响了观测视野。另外,海上观测还需要“碰运气”,鲸豚族群下潜,也会让人容易错过。

考察途中遇到的短肢领航鲸群。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这次回访,我们没有亲眼看到‘海棠’,但是我们确认了它的生活状态。”李松海介绍,通过信标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海棠”逐渐适应了野外的生活环境,游向了短肢领航鲸的常态栖息地;最大下潜深度从最初的十几米,到频繁下潜到300至500米范围,抵达这种深潜鲸类觅食的深海海底。

当天下午,观测团队发现了4群短肢领航鲸,有数十头个体。对比此前拍摄的照片,观测团队意外发现“老朋友”——几头领航鲸的体型、背鳍形状、颜色等特征,和前两天航行观测记录的领航鲸完全一致。

考察团队成员在寻找短肢领航鲸群。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海棠’不孤单,融入了族群,找到了很多小伙伴。”李松海表示,连日来的回访调查中,每天12小时的海上观测,对信标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实地验证,确认在“海棠”最近常出现的范围中,发现了多个短肢领航鲸族群,总数量达好几百头。“‘海棠’基本确定在其中,只是没有亲眼观测到。”

从现场观测看,“海棠”集中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离海岸距离100多海里。此外,这个区域还发现了和短肢领航鲸混游的弗氏海豚,达到数百头海豚和领航鲸交错在一起,“族群之间友好相处,在海上撒欢”。

“虽然没有发现‘海棠’,但是发现了上千头‘海棠’的同类。”李松海表示,作为海洋生活旗舰物种,短肢领航鲸族群数量可观,体现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海南海洋“宝藏”令人印象深刻。

本次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队成员合影留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自宣尾.jpg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刘冀冀

内容审核:陈咏棋

责任编辑:吴毓锋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