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文化周刊丨东坡“粉丝”跨古今中外

海南日报 2024-05-10 08:27:24

编者按: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市民、游客来到海南省博物馆参观“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苏东坡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文化名人,也是一个大IP,古往今来,都拥有海量的“粉丝”,甚至有一些外国人都是他的拥趸。

作者韩国强  韩江波

载酒堂是苏东坡居儋期间传播中原文化的遗址。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苏东坡与昌化知军张中同访当地人黎子云后,创建了载酒堂。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

明代临高举人王佐在《重建载酒堂记》中赞誉:“斯堂一区,阔不盈亩,而可以该夫半部《宋史》也。”“载酒南熏”也成为“儋州八景”之一。

明代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张习至琼视学儋州,感叹:“我来踏遍珠崖路,要览东坡载酒堂。”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骚客、黎元百姓,不远千里光临东坡书院,观瞻东坡遗址,感受东坡遗风。

“五一”小长假期间,前往海南省博物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只为感受“不老东坡”的千古风流。 海南日报记者 韦茂金 摄

惠洪

追踪坡老补遗篇

东坡北归大约十二年后,宋代高僧惠洪流配海南,在遇赦渡海之前,特地跑到儋州寻访东坡踪迹,成为苏东坡北归后,第一个造访载酒堂的人。

惠洪(1071年—1128年),名德洪,字觉范,江西荺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他是著名的僧人、诗人、散文家、诗论家,一生坎坷,十四岁时父母双亡,出家后名满佛门,然后遭诬陷,被削僧籍,坐牢,发配,尝尽人生的苦难。

政和元年(1111年)十月,宰相张商英被罢官,惠洪因与其交往而受到牵连,流放崖州。

惠洪著作《冷斋夜话》后世多次刊刻。 资料图

载酒堂就在黎子云家,惠洪来到儋州后,先是谒见黎子云,一番交谈后,收获丰盛。惠洪把这些情况写在《冷斋夜话》中——

予游儋耳,及见黎氏,为予言,东坡无日不相从乞园蔬。出其临别北渡诗:“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其末云:‘新酝佳甚,求一具,临行写此诗,以折菜钱。’”

惠洪在海南,有意仿东坡和陶诗,以略有变化的方式来写“补东坡遗”。据考查,惠洪写作“补东坡遗”诗共有七首。他在儋州造访东坡故居桄榔庵,亲见东坡的遗篇,创作《次韵苏东坡》一诗:“先生谪儋耳,一叶航渺茫。褊心隘世议,怒骂成文章。昆虫伏孔坻,仰看青鸾翔。世俗羁縻之,几虑不自量。琼山绕珠渊,宝光夜煌煌。我曾至其舍,月出波心房。追惟对遗编,灯火夜初凉。丽词有逸韵,文君方小妆。贬觉胸次间,八窗玲珑光。似闻青冥上,幢节鸣佩珰。先生应过我,衣袖识天香。”这首诗保存在《石门文字禅》第五卷中。

此外,惠洪在儋州还写作《食菜羹示何道士》有:“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录以寄徐闻,阿同应小喜。”“阿同”是东坡对兄弟苏辙的昵称。《己卯岁除夜大醉》诗曰:“我生饱忧患,晚有二子慕。”“二子”指苏东坡和黄庭坚。正因为此,才有流放海南不忘到儋州寻访东坡踪迹。

汤显祖

隔空诗抒仰苏怀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代表戏剧作品有《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又称《牡丹亭》,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上疏《论辅臣科臣疏》,震动朝野,惹怒神宗,被贬为徐闻典史。

汤显祖来到徐闻后,跨海游琼州,从西海岸线南下环岛而行,写下许多诗篇。

身为贬官,汤显祖与苏东坡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先到临高的买愁村(今临高县皇桐镇美巢村),再来到儋州游览东坡书院,登临载酒堂凭吊苏东坡和黎子云,写有五言绝句:“凤凰五色小,高韵远徐闻。正使苏君在,谁为黎子云?”

儋州东坡书院里的“载酒堂”匾额。 资料图

诗中引出苏东坡在儋州黎子云家见到被称为“小凤凰”的五色雀之事。汤显祖感同身受,对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深感同情,为苏东坡在罹难中依然潜心著述、敷扬文教表示由衷敬佩,同时,想到自己现在也是贬谪之人,多么希望能在徐闻结交到像黎子云那样的知心好友。

冯其庸

来拜儋州一真人

2001年,我国著名红学家、史学家冯其庸于正月初三和初七两度光临古城中和寻访东坡踪迹。

冯其庸(1924年—2017年)是江苏省无锡市前洲镇人,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博物馆馆长,著作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等二十余种。

2001年,冯其庸到儋州寻访东坡书院、东坡井、桄榔庵,感慨万千:“予于东坡儋州,曾两度往瞻,并寻得古昌化军旧城门,此东坡昔年经行处也,予不胜高山仰止、俯仰畴昔之思,以为万古灵气聚于此矣!予徘徊古城,默诵长歌,流连几不忍去……”(《海南诗草·跋》)。他参观东坡书院后作《儋州东坡歌》:“东坡与我两庚辰,公去我来九百春。公到儋州遭贬谪,我来中和吊灵均。至今黎民怀故德,堂上犹奉先生神。先生去今一千载,四海长拜老逐臣。人生在德不在力,力有尽时德无垠。寄意天下滔滔者,来拜儋州一真人。”

“真人”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庄子·大宗师》:“故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生,翛然而来而已矣。”

比尔·波特

一杯美酒祭东坡

2017年和2023年,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曾两度寻访儋州东坡书院。

比尔·波特心仪陶渊明。为了探寻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心灵对话,按照苏东坡和陶诗的历程,2017年5月他从扬州开始,一路沿着苏东坡南迁的足迹来到海南儋州。比尔·波特在《一念桃花源》一书中写道:“我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苏轼也喜欢,他将自己比作陶渊明。”“一位千年前的大文豪跟一位一千年前的偶像诗人穿越时空对话,这是多么神奇和动人的灵魂撞击啊!我希望探个究竟。”于是 ,比尔·波特和他的中国朋友李昕冒着酷暑走进东坡书院,在儋州“苏粉”的陪同下,一起拜谒苏东坡。

比尔·波特一行来到大殿东坡塑像前,打开天门冬酒,倒入荷叶杯,虔诚地向东坡先生敬酒。立刻,大殿飘散着美酒的芳香。天门冬酒是苏东坡在儋州时新年之际酿制成功的酒。比尔·波特选用荷叶杯盛酒也同样很讲究。苏东坡居儋州时非常穷困,把自己的酒具卖掉换钱用于衣食,唯独留下了自己心爱的荷叶杯。

比尔·波特敬完酒,便翻开《和陶合笺》,用汉语朗读《和陶连雨独饮》:“平生我与尔,举意辄相然。岂止磁石针,虽合犹有间。此外一子由,出处同偏仙。晚景最可惜,分飞海南天。纠纆不吾欺,宁此忧患先。顾引一杯酒,谁谓无往还。寄语海北人,今日为何年。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

2023年12月31日,比尔·波特又一次光临东坡书院瞻仰东坡居儋遗迹。他在东坡铜像前再次举起天门冬酒杯敬祝东坡,深情地诵读和陶诗。

原标题:

东坡“粉丝”跨古今中外

踏遍珠崖路 要览载酒堂

19.jpg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傅婕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