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马珂
2+3等于几?当然是5!只是在海南,这组数字并不仅仅是数字,“2+3”健康服务包的实施与推广更大意义是教老百姓如何把慢病管起来!
“你这个血压控制得不错,但是我跟你讲,你这个体检里血脂显示数据不是很理想,还得注意……”1月12日上午,文昌市东郊卫生院一楼健康管理工作室门诊里,全科医生邢增宇拿着59岁符史师的体检报告,一条条数据讲解,说到血脂数据的时候,邢增宇放下体检报告,两手边比划着,边讲血脂高会造成什么,该怎么控制。
这一讲就是10分钟……
符史师当了一辈子老师,此时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一样,盯着医生,频频点头,不懂的还要问上几句。
符史师是东郊卫生院“榜上有名”的人,因为高血压控制不好,他早早被村医发现,并上报卫生院,血压不稳时,村医会给符老师一张纸质转诊卡,移交到东郊卫生院进行慢病管理控制,每年还有一次免费体检。
符史师说不出啥是“2+3”健康服务包,但他知道这一年多以来,医生隔三差五就给他打电话或者直接去他家询问他病情的进展,叮嘱用药,自己也被建档立卡,每次就诊信息全部记录在医院的电脑系统里。
“现在不敢不按时吃药喽,否则医生会发现,我得听医生的话!”符史师说医生每次唠唠叨叨重复叮嘱,他也不好意思不好好管管自己的病了!
“2+3”健康服务包究竟是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肝炎、严重精神障碍等5种疾病,简称“2+3”疾病。
为什么要管理这5种疾病?
海南日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海南省由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疾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肝癌等共造成寿命损失年为4.59 岁。为消除5种疾病对居民健康危害,如期实现“十四五”末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的目标,2022年3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实施方案》,将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肝炎、严重精神障碍等5种疾病打包成“2+3”健康服务包进行防治,并提出到2025年底“2+3”疾病基本实现“应防尽防、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体化、数字化综合精准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海南模式”。
简言之就是将这5种慢性病筛查、治疗、预防充分融合,通过免费筛查(体检)、合理治疗、建档立卡、加强医生随访等方式,让老百姓了解疾病危害,并懂得如何“管理”疾病。
全省范围内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门诊相继铺开……
“有病的都被他们挖出来了,哪里跑得掉!”东郊镇沙头村55岁的黄春胜在东郊卫生院健康管理工作室门诊里提高了嗓门,说完后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
“以前我们村里,有人跟我一样糖尿病、高血压,就是不吃药喽。后来,村医啊、卫生院的医生啊,总到村里去给我们做检查,反反复复讲这些病不好好控制,也是会死人的咧。现在,以前不知道自己有病的都知道了,不好好吃药的也都吃药了,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医生。”黄春胜说自己也很感谢医生,现在自己的血压和血糖都控制得很好。
东郊卫生院院长蔡惜莲告诉记者,借助“2+3”健康服务包推广的契机,卫生院的医生和患者的黏度明显增加,2023年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4.79%。
“通过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我们的医生在健康管理工作室中对慢病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并通过并发症的筛查实施早期的干预,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蔡惜莲举例,2022年高血压辖区的就诊率是69.5%,2023年高血压辖区的就诊率是87.8%,同比增长18.3%;2022年糖尿病辖区的就诊率是55.5%,2023年糖尿病辖区的就诊率是69.5%,门诊同比增长14%。
蔡惜莲的辖区内,患者慢性病指标也有所改善。“我们随机抽取一个村委会的93名在管糖尿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指尖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发现糖化血红蛋白≦7的比例为40.9%,高于国家控制率<40%。”蔡惜莲说道。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3”健康服务包实施项目成效初显,不但健全了全省“2+3”疾病防治体系,提升了农村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还完善了乡村卫生健康治理机制,推动了医防融合和工作创新,最重要的是筛查发现了一大批慢性病患者,落实了早诊早治和健康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慢性病对群众健康的危害。据统计,目前全省对35岁及以上常住人群累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均超过300万人,19岁及以上常住人群累计开展乙肝筛查超过406万人,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重点人群应筛尽筛。同时,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了一大批慢性病患者,对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防止慢病患者演变为大病重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有关负责人呼吁,希望全省人民积极配合和参与“2+3”健康服务包疾病筛查、预防、治疗和管理等工作,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袁锋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曾敬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