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出版的海南日报T06版版面图
施茶建亭
明成化五年(1469年),丘母李氏寿终正寝,丘濬回乡丁忧。守孝的三年,是丘濬后半生最亲近家乡的三年。期间他为家乡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其中施茶建亭的故事广为传诵。
相传有一天,丘濬经过石山一带连接府城与澄迈的官道中点时,看到这里商客学子络绎不绝,但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炎炎烈日大家竟然找不到一碗水喝。见此情景,丘濬心生怜悯,于是慷慨解囊,捐资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凉亭,并雇人长期在此烧水施茶,普惠路人,故名“施茶亭”。
施茶亭建好之后,行走在这条官道上的人们就有了歇脚之处,又因这里处在交通要道的中间节点,渐渐地,人们在施茶亭旁边建起了一些小商铺。随着人气的聚集,这里慢慢成为了一个辐射周边的小集市,名称沿用丘濬所建的施茶亭,称为“施茶铺”。数百年来,施茶铺已经发展成了施茶村,今天的施茶村产业兴、风景美,而且丘濬所留下乐善好施的品质,在这里代代相传。
兴修水利
海口市龙塘镇美味河上,一座古老的石桥蜿蜒横跨。古石桥水大则隐,水小而现。古桥的形状,像极了一条伏卧河面的灵蛇,与两岸景致融为一体,因此这座古石桥也被人们称为蛇桥。
如今,蛇桥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一个网红景点。但早在五百多年前,这个地方曾留下丘濬处理民间水利纠纷的智慧。
石桥的一侧连接着上山的石道,石道往上,山腰的树丛中,静静卧着一座《祭抱元境神碑》。碑上一字一句,记述着丘濬为当地老百姓兴修水利的故事。
丘濬丁忧在乡时,琼山县抱元图的乡亲向丘濬反映,当地高田人家损人利己,在美味河下游截堵,使河水上涨,转动水车灌溉自家稻田,却淹没了低处的良田。受害乡亲告状无门,多年来只好含冤受屈,还要饿着肚子缴纳田税。丘濬听罢,为百姓生计担心,于是找双方当事人商量,最终达成共识:冬末春初南渡江水位低,低处水田早造耕作;夏末秋初南渡江水位上涨,高处水田晚造耕作;再利用农闲时间,大力发展制陶罐、编竹器、做木工等手工业,互惠互利。
此外,丘濬还劝导百姓治理水患,疏通河道,将水排干,使良田得以复耕。这便是丘濬所撰《祭抱元境神碑》的由来。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袁锋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曾敬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