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 | 记者王迎春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葱茏茂密的红树林宛如一张巨大的绿毯铺展开来,这片“海上森林”又迎来了“稀客”。10月18日傍晚,陵水黎族自治县湿地管理中心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人员在该湿地公园观测记录到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白琵鹭,该物种在陵水被首次发现,属于新增观测记录。
白琵鹭在空中展翅翱翔。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黎越、任荣霞 摄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白琵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喜栖息于河流、湖泊、海岸红树林等各类生境,以鱼虾、蟹、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
红树林滩涂上,一只白琵鹭姿态优美,它时而沿着浅滩悠闲地寻找食物,时而展翅翱翔,时而又停下来梳理身上的白色羽毛,嘴长而直,扁阔似琵琶。
白琵鹭在空中展翅翱翔。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黎越、任荣霞 摄
如今郁郁葱葱的成片红树林湿地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天堂,湿地公园共分布有27种红树林树种,区域内鸟类、鱼类、软体类、虾蟹类等生物种类十分丰富。近两年越来越多白鹭在此定点栖息,自9月以来,每天傍晚时分,上千只白鹭翩跹归巢,形成“鸟浪”奇观。
在陵水县林业局局长寇峰看来,正是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安家落户”,而这源于持续多年的退塘禁养和生态修复。
白琵鹭在红树林滩涂上悠闲踱步。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黎越、任荣霞 摄
近年来,陵水大力推进黎安、新村两个潟湖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进行退塘禁养,拆除潟湖渔排700余户,完成清退潟湖周边陆域养殖场7788亩。又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目前修复10240亩,红树林重现勃勃生机。并建立湿地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利用新模式,初步打造了集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科普宣教与湿地旅游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下一步,陵水将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工作,加强对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周期性、持续性观测,期待更多美丽生灵在此现身。
值班主任:黄媛艳
责任校对:徐慧玲
责任编辑:李梦楠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