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省民政厅:夯实民生之基 为自贸港建设护航

海南日报 2023-04-13 07:26:51

《海南日报》(2023年4月13日T08版)

五年来,我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民生之基 为自贸港建设护航

海南日报记者刘操 通讯员肖海军

海阔鹏翼展,潮涌大江流。“4·13”以来,海南迎来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海南民政人用激情和担当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民政的任务,绘制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七彩蓝图。

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至乡镇(街道);3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59个;养老服务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创新开展社会组织赋权试点工作……五年来,海南民政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推进民政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回望过往,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海口盐灶大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业务。 海南日报记者袁琛 摄

A

民生保障暖民心

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低保金涨了,很感谢政府对我们的照顾。”近日,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占符村低保户吴名法用低保金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加上分类施保增发的金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现在每个月能有一千多元补助金,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特困供养对象的冷暖起居……民政工作包罗万象,多而庞杂,覆盖对象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所做的往往是最基本的小事杂事。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论面对多少困难繁杂,海南民政人始终将民生记在心间,放在首位,努力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全省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间,加快推进民政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救助保障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从制度机制上保证困有所帮,不漏一户困难群众。先后出台20余个政策文件,探索建立起基于居住证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服务类、急难型社会救助,在全国率先形成低保、特困、城乡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健全完善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2018年以来,我省先后3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分一厘都是雪中送炭,解的都是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推动建立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与城乡低保标准挂钩动态调整机制。

高效济民、便利惠民,是海南民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和落脚点。我省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快速救助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至乡镇(街道),推行“一网通办”,构建无差别、均等化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B

聚焦民生热点关切

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保障

每天上午,68岁的海口洗马桥社区居民王丰友都会走进离家不远的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阅览室读读书,在理疗室休息。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洗马桥社区及周边社区老人安享晚年,中心设置了长者饭堂、中医理疗康复室、老人健康评估室、阅览室,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书画、琴棋、电影、歌舞表演、阅览等活动场所,解决社区老年人用餐问题,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最美不过夕阳红,发展养老事业是我省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在制度建设、供给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养老服务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全省民政部门主动作为,我省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省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文件。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互联网+养老”的模式,开展“时间银行”试点,全省养老机构在“养老通”微信小程序实现一网通查,创新并推广“高龄老人津贴”快办服务,海南省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2月17日,白沙黎族自治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集救助与保护为一体,设有图书室、宣泄室、多功能教室、手工室、音乐室、未成年男性及女性安置区、医务室等辅助功能区等。

白沙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依法申请、获得法律援助提供支持,以有针对性的关爱和多形式的保护,使流浪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过去五年,在儿童福利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困境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对象,全省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50元和1350元,孤困儿童保障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全省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全省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培训全覆盖,织密织牢儿童兜底保障网。

在三亚市的一所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站,专业社工和家属一起陪伴精神障碍患者(右)进行康复训练。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

C

创新推进基层治理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2022年12月10日,海南首批转产渔民与子女岗前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完成。42位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学员获得休闲渔业相关职业资格证,走上新岗位实现就业。这是省休闲渔业协会参与行业组织赋权试点后,开展渔民转产转业、海钓会员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

去年以来,省民政厅联合省旅文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率先全国在12个行业组织中开展赋权试点工作,将原来由部门承担的28项权责分别交由行业协会实施,45家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行业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团体标准从2021年底的88项增加到165项,增长率达87.5%,充分发挥了行业组织在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制定实施、行业纠纷调处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政府职能在社会服务领域的“毛细血管”,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省积极探索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明确四类社会组织的权责边界和类别范围,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环节;建成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大力培育发展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组织,推动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我省着力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出台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赋予社区更大治理权限、健全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结构等8个配套性文件,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建强村(社区)组织,配强班子队伍,为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近日,海口市琼山区凤翔街道的桂林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派热闹景象:就业驿站的服务台前,工作人员忙着为居民登记求职信息;文体活动室里,老人们在“切磋”乒乓球技;“24小时”智慧服务站前,不时有人使用自助机器办事;协商民主议事室内,几位打算参与社区居民提案大赛的居民讨论着各自的新想法……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围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省民政厅着眼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基层治理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推行“大社区”综合服务集成改革,指导依托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运营乡镇(街道)社工站,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2018年以来,海口、文昌、儋州等市县先后开展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整合下沉社区的公共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构建起“123+N”大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专业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覆盖城乡社区的50个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可及性。

3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六道大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三亚技师学院、吉阳区蓝海社工等共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社工+志愿者”齐发力,为社区居民零距离提供维修、理发等服务。

近年来,我省还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支撑。社工站肩负着一种特殊使命——实现政府惠民政策和困难群体的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海口、三亚等市县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59个,一支支社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畅通了我省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D

贴心便民润民心

做优做精基本社会服务

送逝者回归自然,将思念寄于大海。去年11月22日,海口市举办首届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动,伴随着芬芳的鲜花和亲人的祈福,25位逝者的骨灰撒向大海,“魂归自然”。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来自25户家庭的逝者家属代表向逝者致敬并献花,随后一同前往指定海域,为逝者进行骨灰海葬。逝者家属将装有亲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缓缓沉入大海,与逝者告别。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海南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海南省推行绿色殡葬五年行动计划,制定《海南省殡葬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建立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奖补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殡葬》地方标准,全面规范殡、葬、祭全过程,形成规划引领、资金激励、规范建设的全链条殡葬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惠民殡葬补贴政策,全省公益性公墓对辖区户籍死亡人员免费提供墓位,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惠民补贴,年发放惠民补贴700余万元,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初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

持续加强救助管理,创新寻亲服务技术手段。建立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基础上,强化急难救助、主动救助,避免发生冲击道德底线事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作用,强化街面巡查、寻亲送返、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完成390名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最大限度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落实省委、省政府2023年为民办实事工作安排,分配下拨1500万元资金,大力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广泛开展。

在海口市龙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们正在办理结婚登记。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 摄

如今,在海口各区婚姻登记处,通过配备智慧婚姻登记服务终端、结婚证照片自助拍摄机等设备,提升了婚姻登记服务流程智能化、便捷化水平;采用具有浪漫氛围的装修设计、建设颁证大厅或宣誓大厅,让婚姻登记更有仪式感。

着眼民生服务需求,建强阵地优化服务。2020年以来,全省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开展婚俗改革工作,琼海市高质量通过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中期评估。推动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与公安、大数据等部门实现联通,开发婚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婚姻登记电子档案“跨馆查档、异地调档”。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省通办,为1120对新人提供结婚登记便利服务,有效满足婚姻当事人就近就便办理登记需求。

推动出台《海南省设立镇、街道标准》,建成海南自贸港行政区划管理服务平台,重新绘制出版《海南省行政区划图》,建成海南省行政区标准地名图集网络地图。建立省级地名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期盼在百姓心中绽放,全省民政系统牢记使命,实干苦干,在改革中创新,在岁月中前行,用发展的高度,记录民生的温度,用扎实的工作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为自贸港建设作出贡献。

社会救助

2018至2022年共支出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金55亿元,有效保障全省20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

养老服务

全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135家,建设投入使用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3家,长者饭堂59家,1381个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儿童关爱

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建设4家“养治教康社”一体发展的儿童福利机构

社会事务

2018年以来,为15.6万名残疾人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亿元

2022年,全省统筹1.27亿元推进殡葬设施建设

慈善社工

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123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19家,全省慈善组织从业人员800余人,专职工作人员近300人

社会组织

全省现有社会组织9178家,其中社会团体371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335家,基金会128家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王丹南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