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玉见翰墨 | 临读《寒食帖》:笔走蜿蜒贯长虹

海南日报 2023-04-10 10:05:36


4月10日出版的《海南日报》B08/09跨版版面图↑

开栏的话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汉字一直伴随前行,是传统文化的基石,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也是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书法艺术让我们在历史积淀中不断追寻和探求,回归传统,重温经典。

为带领读者感受书法大美,由李玉萍(又名李紫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日报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理的海南日报书画艺术研究中心,自今日起开设《玉见翰墨》专栏,宣传普及书法知识,探寻传世名作背后的海南故事,展现中国文字的艺术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国内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工作者赐稿。

投稿邮箱:

2236912116@QQ.com

临读《寒食帖》:

笔走蜿蜒贯长虹

撰文李玉萍

天清气明,绿草吐青,在温度的回暖和连续的几日小雨之后,日历已翻至公历的四月,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落在此季的节日却是最伤感的,寒食节、清明节接踵而至了。清明节的前一日为寒食节,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有祭扫、踏青等习俗。此刻我临窗而坐,翻开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先生在寒食节这一天,撰诗并书写的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研墨提笔,临读一通《黄州寒食诗帖》,送给自己,也分享给朋友们。

《寒食帖》惊艳近千年

打开《黄州寒食诗帖》,细细跟随文字前行,品读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东坡笔毫转动,落墨成章的情景,不禁让我遥想当年……东坡被贬至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挥墨写下了这两首五言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这便是在1082年完成的、流传至今的《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及黄庭坚部分跋文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在900多年前,东坡被政治党派斗争打压,遭人排挤,疲惫地、狼狈地来到偏远的黄州(今湖北黄冈)。自此,他的人生跌入低谷,心中尽是苦闷,寄情诗文、书法或许是他排解情绪的方式之一。《寒食帖》诗文在他的近四千首诗文中,算不得是上乘之作,但在寒食节,东坡借季抒怀,感时惜春,并以书法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情形则完全不同。

《寒食帖》表现了他当时真实的内心情感,自然、畅达、真挚流露。同时在书写的笔墨中,东坡的审美思想打破一切桎梏,将个人性情尽情发挥,充分地凝聚、展示了他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

此帖是东坡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在书法史上影响极大,惊艳了近千年。

乐观旷达蘸浓墨

从《寒食帖》诗文内容上看,东坡贬谪黄州后生活艰难,心情惆怅孤独,他心中难免是低落消沉、抑郁苦闷的,他的诗文娓娓道来:“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字里行间,透露出东坡当时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心境的孤独悲凉。“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写得苍凉多情,满纸淡淡的愁绪,一字一句间,皆是失意落寞,寒酸之苦,无法排解之忧。诗文直抒胸臆,心境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楷书 李玉萍

从书法整体上看,《寒食帖》全幅浓墨饱蘸,恣肆跌宕,气势奔放,书写酣畅淋漓。点画丰厚粗壮,结体上取横势,宽博质朴。字形随情绪变化起伏,形成有节奏的运动。书写中的一钩一挑、一折一顿,精妙细腻,笔走蜿蜒,行气连贯。整幅用笔上,中锋与偏锋的相互运用、互相转化、左右穿插、相映成趣,行间的重心也随着跌宕的字势左右移动变化,如空中的风筝般飘荡,而那根线始终由东坡掌控着。

此法,使得全幅书法力透纸背,姿态、意象横生。

隶书 杨文修

天下第三行书

仔细品读、临摹会发现,从首至尾,字形由小渐渐变大,由疏朗变得紧凑起来,行笔中没有因寒食节情绪的低落而失控,没有一丝因情绪的惆怅而乱涂胡写,做到了收放自如。东坡将诗情、书境完美地融合于一体,集才情和书写技巧于其中。不难看出,东坡书写《寒食帖》时,并没有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他虽然心中有无限苦楚,但仍然保持着心灵上的潇洒自如和乐观旷达的本性。他笔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纯净、明朗、豁达和率性。同为大书法家的黄庭坚在此诗后跋文为:“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他将东坡书法视为旷世神品。孙过庭认为书法“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东坡的《寒食帖》可以称得上是表情、达意、写心的巅峰,可谓诗书双璧之作也,无愧于“天下第三行书”!

行书 陈洪

临读《寒食帖》,简单地从诗文、书法来理解这幅千年不朽之作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仅在于其笔墨的精妙,诗文的优秀,更在于其诗情墨韵与东坡人格修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坡以一颗悲悯之心对人类永恒情感的写意与抒怀,因而具有千年不泯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咀嚼历史,感受情怀,东坡的人格思想铸就了他书法中旷达天真的艺术风格。书写《寒食帖》时,即便在如此困顿无助的日子里,他依然保持着文人的童心雅趣,对生命充满着赤诚热爱,这是东坡性格中的可爱可敬之处。在品读临摹之间,我对满幅的点画线条渐渐有了一种亲近感,东坡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在我眼前“活”了起来,就似一位慈祥的长者,向我诉说着命运的不幸与心中的激愤,以及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东坡遗风润琼州

撰文李玉萍

东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这三个代表自己人生低谷之地,当作一生的功业之址,其乐观、豁达、超脱可见一斑。东坡与黄州、惠州、儋州是彼此互相成就的,同时也成就了历史与文化。

据儋州史料记载,东坡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讲学礼,兴教化,传道授业,移风易俗,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可谓不遗余力。这对当时落后闭塞的海南来说,实为难得的机遇,是海南之大幸也。故后人曾发出“东坡不幸海南幸”之感慨。他将一个文化的不毛之地转变成了才俊辈出之乡。最直观的效果是:在他北归不久,他的学生姜唐佐中举人、学生符确中进士。

东坡在儋州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斗转星移,海南人才辈出,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海南各乡镇至今仍崇尚春节期间每家每户贴手书春联,海南人皆以能写得一手好字为荣,等等。因了这些文化习俗的流传,海南书法界亦是幸运的。

记得2021年1月,我随省书法家协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去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参加为村民书写春联等活动。在群山环绕的乡中心小广场,书桌一字排开,有两位约50多岁的女性村民,非常热心,帮我铺纸倒墨、认真看我书写,活动快结束时,拉着我的衣袖,捧着一张红宣纸,语气诚恳地请我写她们的名字,说是要作为书写的样板,以后可以常对照着练习,以使自己的名字写得更漂亮些。

我很高兴地应允了。她们拿到宣纸上的名字后,互相观看,手指比画着,很开心,嘴里连连说着“原来这样写”“要这样写呢”……她们都希望自己的字写得好看,最起码,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写得漂亮。她们质朴的行为,让我不禁感叹:生活在偏远山村的普通老百姓都如此喜爱书法,谁能说海南文化根基薄啊!书法作为文化之根,已深深扎入海南老百姓的心里。

诚然,海南整体的书法水平较全国其他省份还相对薄弱,虽有白玉蟾、苏东坡、丘濬、海瑞、唐胄、潘存、祝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存滋养,有张岳崧的墨迹,海瑞的石碑,东坡的书稿墨迹,以及摩崖书法刻石等遗存,但在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我们的步子还要迈得更大些,海南书法界一直在努力着。

近年来,海南书法艺术蓬勃发展,文昌、儋州、万宁三个市先后获得“中国书法之乡”荣誉称号,并涌现出了不少书法人才。截至2023年2月,海南有中国书协会员121人,省级会员1119人。今年的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中,海南入选7件书法作品,创下近年来的好成绩。

海南省近年的书法活动也丰富多彩:学古追古的临摹书法展;东坡文化旅游大会“东坡诗文”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三月三”民族团结书法展,等等,无不体现出海南书法人继承文化传统的责任担当。在与世界艺术及其他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我辈仍需再努力,传承、发展、宣传中国书法艺术,宣传海南文化,宣传东坡精神,讲好东坡故事,以促进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海南书法事业的发展,以此告慰东坡等文化先贤!


微信图片_20211029094822.png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曾敬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