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
2月16日,海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打造自由贸易港科技创新高地专场在三亚南繁大田里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高质量推进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增长近五成,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营业收入达到1258亿元;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海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首次获得科技部公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省份。
海南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省战略,提出海南科技创新逻辑和核心目标,推进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海南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提速增质。目前,“1+2+5”科创平台取得新突破,崖州湾实验室挂牌运行,海洋国家实验室海南基地纳入建设方案,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获批建设,推动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初步成形,“陆海空”科创高地正在建立起成体系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全省科研院所和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质齐升,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部省联动项目,首次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
“海南将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创新,在南繁种业领域,打造创新链、产业链全链条;在深海科技领域,建立起深海企业集群,具备产业规模;在航天科技领域,初步形成高技术企业创新圈,开辟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贤透露,我省将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速扩容计划,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种子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累计达150家,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精英梯队”;支持企业设立内设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共享机制。健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扩大“琼科贷”资金池,提高企业受惠覆盖面;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2%。
据了解,今年海南将推动海口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取得积极进展,建设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三亚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崖州湾科技城升建国家高新区;推动儋州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洋浦开发区设立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推动澄迈等市县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海南生态软件园建设区块链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的全方位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同纬度优稀水果引进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国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等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大与港澳、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力度。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海南自贸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推广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推进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设,出台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办法和标准,建设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探索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省科技项目,推广科研项目经费跨境支付;推动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两证合一”;实施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生成机制,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探索更加符合科研规律和产业发展特点的财政投入和监管机制。
值班主任:张杰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曾敬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