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心电生理专家黄珊、杨洋教授成功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新技术进行了左室乳头肌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为患者解决了“心头大患”。这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例ICE指导下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术,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该院心腔内超声指导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的空白,开启了该院心内科绿色电生理新征程,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上迈入国内先进水平。
患者是名60岁女性,因“反复心悸1年”,于11月22日来到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治疗。
据了解,该患者曾多次在外院就诊,既往有室性早搏病史,没有进行规律治疗,现在症状越来越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高达24526次,患者基础心率慢,治疗药物有限,此前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并有明确的射频导管消融适应症。但从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室性早搏起源位置比较特殊,早搏形态提示为左室乳头肌室早的可能,这类早搏的难点在于标测区域导管到位难,易插入到乳头肌根部,乳头肌附近的解剖结构十分的复杂,用常规方式难“看清”——传统的标测方法就像盲人摸象,无法精准标测,因此在传统的消融治疗中成功率低,并且容易复发。
面对如此复杂的室性早搏记没有办法了吗?经我院电生理团队讨论后得出治疗方案——用心腔内超声技术指导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杨洋教授介绍,心腔内超声(ICE)标测术能够精准地构建心脏的模型,精确定位乳头肌及附近组织的结构,消融时能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其与组织的贴靠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也被誉为心腔内的“天眼”。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袁锋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杨木子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