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锦书斋|《故园惊梦》:读懂古典园林之美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2-10-29 22:37:39


编者按: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中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一座废弃的园林中,其中“游园”“梦会”两折尤为精彩——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春闺寂寞,在丫鬟春香的指引下去逛府衙的后花园,发现园中“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忍不住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园林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长久的梦,从遥远的商周,一直缠绵至今。海南日报慢读频道今日荐书《故园惊梦》是谈古典园林的随笔集,通过揭示历代名园往事,带你读懂古典园林之美。

《故园惊梦》书影。

精彩书摘:

黄鹤楼旧址位于武昌长江东岸蛇山黄鹄矶,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建屡毁,却一直是驰誉天下的名楼。

民间流传许多仙人驾鹤降临此楼的故事,比如王子安、费文伟、荀叔祎好像都来过。《报恩录》记载有位姓辛的人在这里开酒馆,附近山上一个道士经常过来喝酒,辛某从不收钱。道士有一天临走的时候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说只要有客人来,一拍手,鹤就会翩翩起舞,为酒席助兴。辛某的酒馆由此吸引了大批主顾,逐渐致富。十年后道人又来,取出腰间铁笛吹奏一曲,天上有白云降落,墙上的鹤飘然而下,驮着道人飞走了。辛某便在这里新建一楼,原名辛氏楼,后人称之为黄鹤楼。

自唐朝以来,许多诗人都为黄鹤楼作过诗,其中以崔颢写的那首最为著名,被严羽《沧浪诗话》推举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有人杜撰说大诗人李白来游黄鹤楼,见到此诗,也甘拜下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实际上李白曾经以黄鹤楼为题写过不止一首诗,比如大家同样熟悉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论真假如何,这些诗篇和故事都为黄鹤楼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让它的名气越来越大,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中国古代以水景见长的名胜风景区常常修建高大楼阁,既是标志性的中心建筑,同时又是登临观赏周边风光的最佳场所,如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赣江东岸的滕王阁、黄河之滨的鹳雀楼。黄鹤楼属于同样的情况,扼守长江、汉水两条大河的交汇口,巍峨雄壮,耸出山际,极为醒目。登楼一观,四面八方、远近高低的山水、林木、亭台全部历历在目——隔江西岸有龟山与蛇山相对,延伸至江面的禹功矶上建有晴川阁,江中有鹦鹉洲,而蛇山之南的洪山上有一座明初所建的宝通寺塔,北面有重峦叠嶂的大别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街市闾巷也尽收眼底。

历代多位画家都绘过《黄鹤楼图》,分别展现了此楼不同时期的建筑形象。其中元代夏永笔下的黄鹤楼建于高台之上,由多座楼阁组合而成,最高一楼采用重檐歇山屋顶。明代安正文笔下的黄鹤楼共有三重屋檐,歇山屋顶的两面分别垂直插入一个小歇山顶。

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在武汉举办,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两枚邮票,图案采用武汉博物馆收藏的《江汉揽胜图》,图上描绘了以黄鹤楼为中心的江汉风光。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关槐也曾经绘有一幅《黄鹤楼图》。从图上看,此楼坐落于小山之麓,西临江岸,以一圈不规则的短垣环绕,前设拱门,后有殿堂亭轩,自成一院。楼高三层,四个立面完全一致——乾隆时期著名学者汪中在《黄鹤楼铭》中将这种形制概括为“四望如一”。建筑主体部分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出三间抱厦,屋顶为攒尖式样,特异之处在于每间抱厦之上突出一个较小的歇山屋顶,颇显繁复,与元明时期画卷上的形象有所不同。清代诗人继续为黄鹤楼写了很多诗。比如王孙蔚有一首诗咏道:“独立飞楼尺五天,窗环平野入樽前。长江晓结千峰雨,大别晴开万树烟。紫雁北来迷楚浦,白云西去认秦川。凭栏愁看陶公柳,舞却春风又一年。”

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武昌,放火将黄鹤楼焚毁。同治年间,在湖广总督李瀚章、湖北巡抚郭柏荫的主持下,基本按照原来的式样对黄鹤楼进行了重建,1871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曾经留下珍贵的照片。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再次失火被毁,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修复。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的原址。

1981年在距离旧址约1000 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复古风格的新黄鹤楼,1985年落成,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装设电梯,五层总高51.4 米,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样貌都不完全相同。

黄鹤楼尽人皆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在北京的皇家园林中全盘复制了这座千古名楼,还为之写了十几首诗。

《故园惊梦》书影。

作者简介:

贾珺,建筑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学术辑刊《建筑史》主编,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建筑历史、风景园林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教学与设计工作,出版了《北京私家园林志》《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等学术专著。业余从事建筑普及文本写作,主持微信公众号“十一贝子”。

编辑签名.jpg

值班主任:张一强

责任编辑:徐晗溪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