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不会忘记丨无畏向险行 抗疫展仁心

海南日报 2022-09-10 08:02:00

版面图

湖北援琼医疗队:

奋战方舱 守护安康

海南日报记者李梦楠

登记、扫码、贴条码、采样、封装……天色尚早时,湖北省宜昌市援琼医疗队队员刘云双和同事的身影已出现在三亚第四酒店方舱医院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闷热的天气让刘云双的眼镜上出现雾气,不断抬起、落下的手臂开始变得僵硬,但他一刻也不敢停歇,4个小时内完成了当日的任务。

在三亚第四酒店方舱医院内,湖北援琼医疗队队员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湖北援琼医疗队供图

8月10日以来,三亚市四家酒店陆续被临时改造为酒店方舱,收治新冠肺炎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湖北援琼医疗救治队的495名医护人员,整体承接三家酒店方舱医院的医疗、护理、感控工作。此外,还有一千余名队员奔赴陵水、东方、儋州、万宁、乐东等海南多个市县支援核酸采样等工作。

湖北省援琼医疗队宜昌市领队刘强介绍,由于酒店方舱面积大、房间多,“队员们需要忍受天气炎热带来的不适,步行三四个小时,行走数万步完成各项工作。”

“除了要适应客观条件,我们还要及时关注病人情况,‘因人施策’配备相应药物。”三亚第四酒店方舱医院护理组负责人崔克雄介绍,方舱中有老人,有生活未能完全自理的小朋友,还有部分病人入院时患有基础性疾病,“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相互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心理状态等,及时给予适宜的治疗和护理。”

不过,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对患者除了要救治,还有更重要的一项“技术活”,是安抚患者的情绪,关爱他们的心理。

崔克雄说,患者入舱时,他们会邀请其进入微信大群,同时在每楼层配备一部智能手机,建立楼层患者微信群,由各层责任护士对接患者需求,以便及时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

医护人员的辛苦,患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舱内很多热心的患者纷纷要求成为志愿者,给大家分发餐食,帮忙清理走廊垃圾,协助医生应对突发情况。

随着疫情的好转,舱内的床位渐渐变空,一座又一座酒店方舱医院徐徐关上舱门。临别之际,不少队员红了眼眶,“希望三亚赶快好起来,早日恢复城市活力,重拾‘烟火气’。”

湖南援琼医疗队:

双向奔赴 无限感动

海南日报记者马珂

“说说大家在海南援助期间最感动的瞬间吧!”

临别之际,湖南援琼医疗队向队员们征集在援琼期间经历的感动瞬间。这一次征集,一个个感动瞬间如电影回放般出现在队员们脑海里,不知不觉间竟然罗列出上百条。

“三亚大茅村的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太阳直射‘大白’的脸,担心她们中暑,立马拿纸板制作遮阳板。”

“志愿者大哥为了减轻采集员肩上负担,自己扛起最重的采集管。”

“下暴雨那天,任务完成后,三亚南新社区工作人员带我回点位上时,只有一把雨伞都给了我,他说他们没关系的。”

……

一字一句,均是湘琼两地之间的情谊绵延。

湖南援琼医疗队队员杨慧在三亚上门采样。 湖南援琼医疗队供图

这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个画面,是援琼湖南医疗队医护人员杨慧所经历的。

1991年出生的杨慧,是株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8月6日晚8点左右,杨慧在家接到医院的电话,医院征集人员去三亚支援抗疫。“我想都没想就报名了。”杨慧说,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去一线抗疫义不容辞。

杨慧坦言,一开始她跟很多同事一样心里没底,“有点担心与三亚当地工作人员及居民沟通不顺畅。”投入抗疫两三天后,她的顾虑完全消除了。

“在海南的这些日子里,我们能感受到,只要是我们需要的,当地人总是想办法把最好的给我们。”杨慧说,这种温暖,让她和队员们觉得,再多的辛苦也都值得。

8月15日,杨慧爬楼进行入户核酸采样。到达一家门口时,身穿厚密的防护服的她气喘吁吁。开门的阿姨,接受采样后,询问了一句杨慧从哪里来。得知杨慧从湖南来,面对这个和自己儿女差不多大的孩子,阿姨忍不住哽咽了,询问着杨慧在海南吃住习不习惯,继而转身去屋里翻出一些零食,塞到杨慧手里。

“我看到阿姨流泪了,我也差点跟着哭了。”

“这里的人很温暖,我很幸运,来到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遇到一群可爱的人。”杨慧每每提到在三亚的抗疫生活,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广东援琼医疗队:

消杀“卫士”奋战“疫”线

海南日报记者李艳玫 叶媛媛

“这是三氯异氰消毒片,按1000毫升配1升水,来配制常规消杀剂。如果是阳性感染者的房间,需要加倍,2000毫升配1升水。”9月2日8时左右,在三亚一家集中隔离点,来自广东省援琼消杀队的徐桂海、李娟就忙碌起来,正仔细配制消杀剂。

广东援琼消杀队在万宁礼纪镇内各个街道开展消杀工作。 海南日报记者袁琛 摄

配好的消杀剂,徐桂海小心翼翼将其倒进肩背式喷雾器内。她掂了掂重量,撩过肩带,把喷雾器稳稳地背在肩上。“一箱消毒水大概有10斤重,中间要添上好几次,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对集中隔离点进行地毯式消杀。”徐桂海说。

消毒消杀工作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细菌繁衍,病毒传播,阻断细菌病毒的传播链,大幅降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8月23日,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调度下,广东支援海南防疫消杀队(以下简称广东援琼消杀队)迅速集结组建,从广州、深圳和徐闻三地出发,搭乘包机和专车赶赴三亚市、儋州市、万宁市,支援当地抗疫一线消杀工作。

通风口、马桶、地漏等地方都是重点消杀的位置。除了用喷雾器大面积喷洒,消杀队员还要拿着抹布,对门把手、桌椅、遥控器等与人接触多的物品进行擦拭,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徐桂海笑着说:“穿着防护服,背着喷雾器,自己就像一个行动笨拙的企鹅,走路一摇一晃。”

徐桂海和李娟虽是女将,但不怕苦、不怕累,干起活来,并不逊于男将。她们24小时待命,随时接到任务通知后立即进行消杀,做好日清日结。“不可能说我背不动了,活就不干了。队友们的任务也很重,大家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坚守,‘轻伤不下火线’。因为一个人无法到岗,往往会给其他队员带来更大的工作负荷。”李娟说。

防护服和N95口罩密不透风,整个人很快就会湿透。“脱下防护服后,手掌被汗水泡得又白又皱,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水雾布满整个护目镜。”李娟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累得倒头就睡。

据了解,广东援琼消杀队共计514人到达海南,其中支援三亚市有340人,支援儋州市有92人,支援万宁市有82人。8月24日晚,一支由深圳18家专业消杀公司,共计82人组成的消杀队,迅速转战万宁,驰援隔离酒店开展消杀工作。

广西援琼医疗队:

危急时刻 挺身而出

海南日报记者习霁鸿

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情况危急!

8月15日傍晚,海口方舱医院内,和同事陈椿荣一起巡视病房的广西援琼医疗队队员江欢突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医生,有人吃东西卡住了!”

快快快!江欢和陈椿荣赶紧循着呼救的方向跑去。

眼前,一名患者正拼命用手抠喉咙,想把卡在喉咙里的东西抠出来,然而却无济于事。她的情绪烦躁不安,眼神中充满惊恐。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江欢与陈椿荣不约而同地判断她是急性气道异物梗阻,如果不立刻解除梗阻,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性命攸关的紧急时刻,顾不上思考疫情下自身的防护问题,顾不上考虑有无职业暴露的风险,穿着厚密防护服的江欢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施救。陈椿荣则在一旁努力安抚患者情绪,指导其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施救。

经过两人的配合施救,患者终于吐出了气道里的异物,呼吸很快恢复了正常。

广西援琼医疗队队员在海口方舱医院工作。 广西援琼医疗队供图

这时,围观的患者纷纷鼓起掌来,并对江欢和陈椿荣竖起大拇指。“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去抢救病人”“有责任、有担当”“你们反应好快”“水平够高”……

“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刚好有你们在,后果真是不敢想象。”休息片刻后,获救的患者也渐渐从惊恐的情绪中镇定下来,向江欢和陈椿荣连连道谢。

“别客气,救人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江欢回应。

实际上,江欢表面虽然平静,心里却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对确诊患者进地贴身施救,确实让自己有暴露的风险。此时放松下来,他才察觉到自己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安排其他同事后续严密观察该患者病情后,江欢当即去为自己做了应急处理。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当时也没顾虑太多,毕竟救命是医生的本能。在危及患者生命的时刻,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江欢说,“虽然事后也怕,但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王丹南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