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海南人,这些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要记牢!

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2-08-10 22:13:48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马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也做了相应的修订。最新版行为准则共有12条,包括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方面,倡导公众将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作为一种社会文明风尚和健康生活方式,持久地坚持下去、推广开来。

公共场所重防护 少聚集

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前往公共场所时遵循“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少聚集、不扎堆,个人防护不可少,坚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并注意个人卫生。

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要尽可能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场所。

此外,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 重点场所是指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主要包括哪些场所?

人员流动量大或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口岸、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和地铁)、物流园区、核酸检测点,农贸(集贸)市场、宾馆、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棋牌室、封闭游船、剧本杀,以及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会议中心、宗教活动场所等。

● 如何加强重点场所防控?

对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园区、农贸(集贸)市场、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等,要落实进入人员严格扫场所码、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体温检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辖区内发生本土疫情后,配合执行当地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同时根据防控需要可采取缩短营业时间,控制场所客流密度,避免举办聚集性活动、大型会议和培训,降低客运场站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客载率等措施。

时刻谨记戴口罩 “罩”顾健康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为什么要保持社交“一米线”?

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一米线、少聚集、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始终牢记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营造健康、舒适、文明的生活空间。

快乐工作,牢记“一米线”。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办公座位相互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与人交流保持适当距离,共同守护健康。

公共场所,牢记“一米线”。在商场、超市、银行、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在地铁、车站、码头等人流集散区域,文明排队、有序通行,始终牢记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文明用餐,牢记“一米线”。单位食堂就餐严格遵守秩序,不扎堆、不攀谈,排队打饭、同向就餐,始终牢记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家就餐提倡“餐具专用、合理分餐、使用公筷”,用“小文明”推动“大健康”。

安全生产,牢记一米线。企业管理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好食堂、宿舍、办公场所、生产车间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工位之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降低人员密度,确保有序、安全生产。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发生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安全距离应保持在一米以上。

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是文明礼仪的体现,还是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的保护行为。建议在旅游景区、商场、餐厅、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设置文明排队的地面指引标识和宣传标语,引导公众保持社交安全距离、自觉有序排队。

微信图片_20200805220004.jpg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李国栋

内容审核:陈咏棋

责任编辑:刘阳秀

阅读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