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生态融媒工作室
海南柳莺(Phylloscopus hainanus)隶属于柳莺科柳莺属,海南岛特有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中被列为易危物种(VU),且该物种也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海南柳莺,是一种体型娇小、羽毛漂亮的鸟儿,上体绿色,下背黄绿,下体鲜黄,眉纹及顶纹黄色,通常可见两道翼斑,下嘴粉红;海南柳莺鸣声包括高短而多变的短句,似白斑尾柳莺,叫声似部分鸣声如pitsitsui,pitsitsui或pitsi-pitsu。
(海南柳莺。图片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海南柳莺生活在海拔600米以上的森林,多在灌丛及次生植被,活跃于中上层,有时加入混合鸟群。在尖峰岭等地的密林中,如果听到清脆、尖细而有节奏的鸣啭,循声觅去,仔细瞧,或许就能找到它们的身影——鼓着金黄的小肚子,炫成一团,在高大的乔木枝叶间蹿跳,一会儿钳在细枝桠上细足站成“丁”字,一会儿钻到绿叶后“捉迷藏”,如同其他柳莺的活跃,却因为金黄的胸、腹和翠绿的翅背而显得特别。
虽然柳莺科种类较多,且外形特征相近,使其野外观察和准确辨识难度较大,但在一些鸟友的观鸟名单中,海南柳莺的名字常会出现,作为海南特有种,它颇具吸引力。
(海南柳莺。图片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海南柳莺名字的由来,背后有着跨越时空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第一只海南柳莺便已在吊罗山被发现,但直到1993年才将海南柳莺确定为新种并发表。如今,那份在吊罗山采到的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标本采集日期是“1962.04.20”,采集人一栏写着不详。这只“沉睡”了54年的海南柳莺,灵动的身影和清脆的歌声不再,羽翼仍可见黄翠之色,跨越时间后,它和同伴们终于拥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名字。
(本组文案丨海南日报记者曾毓慧)
值班主任:于伟慧
内容审核:谢凯
责任编辑:曾毓慧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