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出版的《海南日报》A04/05版版面图
据海南日报报道丨记者梁振君 通讯员赵牧/文 记者苏庆明 袁宇/文字整理
人间四月天,海南有两则消息值得细品。
一则和自贸港国际船舶登记有关:“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船舶数量达33艘,总载重吨从2018年前的67万吨增加至500万吨以上,海南的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前列。
另一则事关“零关税”政策:利用三张“零关税”清单进口货物货值超70亿元,从“首单”“首票”“首辆”到“多单”“多票”“多辆”,自贸港关键核心政策红利加速深度释放。
两则消息共同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自贸港政策红利,逐渐在海南岛孕育出气象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迄今,海南锚定“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蹄疾步稳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激荡琼州大地。
锚定前进方向
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展开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深刻演变。一个“变”字,深刻折射出百年维度下的时代特点。
“处变不惊”的中国,于变局之中开新局。而立足改革开放全局,落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折射出党中央在乱云飞渡的世界变局中,从容坚定、勇开新局的战略定力。
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部大戏,那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就是大戏中的重头戏。
唱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部大戏,特别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部重头戏,海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这些年,海南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锚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增强贯彻国家战略的坚定性,提高运用策略的精准性,坚持科学方法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绷紧风险防控之弦,有力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行稳致远,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顺利开局、蓬勃展开。
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
落实好“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
党中央赋予了海南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三区一中心”加起来构成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完整体系。落实好“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海南的一大策略是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就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回首“4·13”以来,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展开——
政策框架全面形成。150多项政策文件先后出台,涵盖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6+1+4”重点领域,自贸港政策制度“四梁八柱”全面成型。
早期收获深度释放。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实施,三张“零关税”清单公布实施。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惠及企业超600户次、受益高端紧缺人才逾5000人次。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制度,并向海口综合保税区等稳步拓展。服务业开放发展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顺利推进。
封关运作启动准备。着眼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印发实施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口岸和非关区执法点项目加快启动建设。
经济外向度持续提高。2021年货物贸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服务贸易两年平均增长14.4%,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达到27.3%。实际利用外资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翻番,2021年达到35.2亿美元,经济小省迈向外资利用大省行列。
万众瞩目下,扬帆远航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南海之滨奋力打造独特的地标印记。
动力澎湃强劲
构建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身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这是必须回答、必须答好的核心课题。
“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
……
从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都对海南答好这道新时代的必答题,提出了殷切期望,明确了路径和要求,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澎湃动力——
制度创新地位突出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施行,保障各项改革措施于法有据,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首创省级改革与制度创新奖,累计发布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13批共123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国资国企、财政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重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同步构建,年度行动计划接续实施。“极简审批”制度改革拓展到14个产业园区。“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聚焦“陆海空”三大领域构筑创新高地,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协调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以戒除“房地产依赖症”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由接近五成降至不足四成、房地产业税收由超过四成降低至约三成。“海澄文定”经济圈加强协调联动,“大三亚”经济圈推动旅游业协同错位发展,儋州洋浦一体化战略启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常住居民城镇化率达61.1%,提高3.1个百分点。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75.2亿元、增长11.2%,位列全国第二,两年平均增速为7.3%,位居全国第一。奏响练内功、转动能、引外力“经济转型三部曲”,“3+1”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7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4∶19.1∶61.5。
做好消费回流文章。塑造免税购物金字招牌,2021年10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总销售额达60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逾八成。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接待医疗旅游12.7万人次、规模同比翻番。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2021年10月开学,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回首这些年,海南改革全面发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回首这些年,海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迈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既往的发展成就,展现了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壮阔图景,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进入不可逆转的轨道。


原标题:
海南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蹄疾步稳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改革开放启新程

深化“放管服”改革 带来便利激发活力

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的目标,需要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我们成立了全省首个“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 “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超市”,群众可自助办理事项达1730个。我们深入推进线上政务服务,三级政务事项90%以上实现可全程网办,网办事项实现率已达50%以上。144个事项批复类结果通过线上秒送达,208个证照类结果1分钟制证并可通过“寄递服务区”当天送达。近两年来,减少企业群众跑腿25万余次。如今,我们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服务,“秒批”事项达120个,其中镇(街)服务事项90%已经实现“秒批”。深化“放管服”改革,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海口龙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曹献平
不断简化审批 从“患者等药”到“药等患者”

前些天,治疗IDH1突变胆管癌的创新药艾伏尼布片在我们医院开出中国首张处方,这也是在美国之外开出的首张处方。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样的“首单”还有很多。在“新国九条”政策出台后,国际创新药率先在乐城先行区落地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它们的落地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到乐城先行区工作近4年了,最初,患者必须到乐城先行区等药用。但随着有关部门不断简化审批,这种情况早已发生变化。不久前,我们医院一位患者,从提出申请使用创新药英菲格拉替尼到用上药,前后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国际创新药的快速落地,使乐城先行区实现了从“患者等药”到“药等患者”的转变。
——博鳌超级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李江峰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夏锋: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自由贸易港建设亮点频现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向纵深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亮点频现。”在海南工作生活多年的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夏锋,如是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夏锋说,海南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这些年不断加快推进全方位、大力度改革,在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试点和示范作用。一是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产业高水平开放成效明显。2021年海南发布我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双向开放上正在释放红利,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试点经验。
二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效明显。2018年以来,海南强化制度集成创新,集全力改善营商环境,先后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注销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实施方案,从制度上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由此带动了海南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市场活力的持续增强。
三是以重点园区为平台推进自贸港早期制度安排,取得早期收获。全省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实现全省近三成投资、超四成税收。产业园区正成为海南产业集聚、制度集成创新的平台,海南自贸港建设亮点频现。
制图/陈海冰
本版手绘/杨千懿

值班主任:张杰
值班总监:史雅洁
内容审核:樊学玲
责任编辑:黄敏
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