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下载

海南日报客户端
读懂海南看我的!

锦书斋|《今天也要重新出发》:70多岁开始做自己

综合 2021-09-14 09:16:31

编者按: 近期,74岁学画、76岁办个展的“励志奶奶”阿籽奶奶(尹玉凤)处女作新书《今天也要重新出发》上市。该书除了41篇文章外,还收录了150余幅画作。 老伴去世后,阿籽奶奶开始拿起画笔。“她的画,有一种治愈功能。非常平静、有味道。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像一股清流,看起来耐人寻味。”对阿籽奶奶的画作,有人如此评价。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记录了阿籽奶奶活出自我的人生哲学。她说,“我们不是为别人活着,终究都会为自己活着的,当你选择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从当下开始做吧!”

慢读开头.jpg

文|尹玉凤

画画,是活着的理由

2016年8月28日,老伴先我而去,留下了我。相伴五十三年,本来都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我看着满园的果树和一地落叶,空空荡荡,不知所措。二女儿接我来了上海,一切都不习惯,我成了医院的常客,两次病危,心脏多了两个支架,算是又活过来了。我也知道孩子们的焦虑,可我老了。

一个人活着总该有一个理由吧,从前是家庭需要我,后来是老伴需要我,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需要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我需要阿籽——我的孙女阿籽,她让我看到亮光和色彩。她对我的亲热我是知道的,她每天教我学这个学那个,我也是响应的,答应学习,也想和她在一起,为了看她那股认真的样子。今年她七岁,我也曾经这么小,这么认真,这么较劲。

二女儿是艺术家,有一天她和我唠嗑,说到家族的传承,她让我回忆小时候的湖南老家,回忆父母的呵护及他们的为人处世、所作所为,回忆大院子里的天井连廊、马头山墙——她让我回忆所有美好的记忆,然后再去看看现在的身边,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她说可以把美好传给阿籽,孙女这辈子如果有了美好,就会开心,这就是我们家的传承。我并没太明白她说的道理,但只要能给阿籽带来开心快乐,我就愿意。2018年7月28日凌晨,天还没亮,我第一次拿起了画笔。d0074b517944ae65718dc8c1b509a4ab.jpg

尹玉凤第一幅画:两朵小花

生活有了理由,为了阿籽,我每天一心画画,女儿身边的大艺术家都说我画得好,还花钱买。刚开始我觉得他们是关心我,慢慢地我相信了,相信自己能画得好,相信生活中仍有很多美好,相信单凭画画,也可以是活着的理由。

我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二女儿张平老师,一个是孙女阿籽老师。张平老师从不教我怎么画,她只是让我仔细观察画的对象,要仔细看,把看到的所有细节都画下来就可以了,只要我每天能动笔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我也没想到这么简单。七岁的阿籽老师比较严厉,会指点我画的颜色不准啦,南瓜的影子不对啦,尤其是她不断地提醒我不要骄傲。有一天她问我:“你现在画画有进步了,但你会游泳吗?”我说不会。“你会说英语吗?”我说不会。“你会背诗歌吗?”我说不会。她说:“所以我还是你老师对吧?”我说对的。其实我是真心实意的,因为我非常愿意成为她们俩的学生。

我有时会想,我是个做母亲的人,也是个做奶奶的人,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个老人,我也曾以为自己已经很老了。我曾经让女儿给我买根拐杖,因为我觉得骨头已经撑不起身体。我的一辈子都已经习惯成为别人眼中的什么人,也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忘了这件事。画画的时候,没有别人,也没有自己,没有身份,也没有年纪,都没有,只有画什么,和怎么画。

我享受这个时候,我也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感觉,像似安心,也像安静。

画画改变了我很多,我以前在家带子女、孙辈,事事都放不下心,养成了事事操心的习惯,别人没有做好,就盯着,喜欢唠叨,儿女们也烦。画画以后,我对很多事开始放下了,其实是顾不上了,忘了。

像“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操心太多”这样的话,我们老人唠嗑的时候都会说的,轮到自己都做不到的。做了大半辈子的长辈,已经习惯了,训斥成为爱心,絮叨成了日常。我不想做长辈了,我要做女儿老师和阿籽老师的学生,我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色彩。我要让孙女想起我的时候,开怀大笑。有一天,她也会像我一样老去,也会像我一样,不管什么时候、多大年纪,都可以重新开始。

c89465f1edfaf604be65b198aea757dd.jpg

尹玉凤画作:白兰瓜、榴莲、无花果、橘子

画画比过日子容易多了

早年,我稀里糊涂地去了新疆,稀里糊涂地结了婚,稀里糊涂地养了四个娃,每天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也不知道图个啥。

那时候,我有劲没地方用,不是吵孩子,就是吵老头,没有一天顺心,也没有任何人教我如何去生活,我就是走着瞧。就像现在画画一样,没有人告诉我怎么画,我也不知道怎么画,不知道画成什么样才算好,就是这样画着看,一点点地画。我稀里糊涂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能怎么画就怎么画。反正画是画不错的,画画不像算账,怕算错了。

我现在知道了,画画就是怎么画都行。就像过日子一样,过着看,怎么都是一辈子。早些时候生活困难,我也熬过来了,把几个娃养大了,有大学生也有博士生,现在都挺好。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画画,也没想到画画会这么简单,只要敢画就行,比过日子容易多了。过日子要面对孩子哭、大人叫,你想这样他想那样;每天都要吃喝,病了还要去医院;孩子上学,结婚……上有老下有小,操不完的心。画画容易,你自己说了算,想怎么画都行,没人管,自己愿意就好。

过去一直以为画画是文化人干的,没想到我这种又老又病又粗的人,也能干,干得还不错。他们都说我心细,其实我一点都不心细,就是胆大,没有不敢干的事,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老了跑不动了,可画画不用跑,坐在那里就行,所以我就画画了。好像就是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走到这一步。

 一个老人眼里看到的世界

我今年七十七岁,之前身体(心脏)不好,到了我这个年龄,身体的机能都开始慢慢地衰老。

年轻时,我的身体充满了活力,走路喜欢跑,因为身体里有太多的能量无处发泄。就像小孙女阿籽,她一定不会慢慢地好好走路,一定是跳来跳去,看到一个障碍物一定会跳上去跳下来。

在我的眼里,阿籽总是调皮捣蛋,一刻也不能安静。到处乱跑,乱跳,很少会静静地待着,身体比思维更快,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七十多岁的我,大部分时间只能安静地待着。思维、行动都变得很缓慢。什么事情也只能慢慢地做,慢慢地想。因为身体的制约,所有的事情都不得不慢下来。

有时候我觉得也挺好的。我可以对着一瓶花慢慢地观察: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花瓣上,花瓶上的投影变大,变小,变长,光影在时间中慢慢流逝。在慢下来的时光里,你会看到曾经看不到的很多东西。

一切都变得很细微。光线潜入我的屋子中,影子以花瓶为中心转着圆圈。鼻腔或者皮肤,可以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花瓣弯着腰好似要谢幕一般。令我着迷的阳光,会给桌上的瓶瓶罐罐覆盖上一层光亮。一切都在缓慢地移动,一切又被无限地放大。

我画得也很慢。凝视着这些花瓣,慢慢地描摹下来,体验时间慢慢流过的痕迹。大家觉得我画的画和别人的都不太一样,那是因为我在慢慢的时光里,体会那慢慢枯萎的花朵。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眼里看到的世界。

82f12b09878b72d32b3fe7cda1ba9e1a.jpg

尹玉凤奶奶和孙女阿籽在外写生

离自己最近的人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要面对,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年龄。

老伴三年前去世后,我忽然觉得世界一下子落寞了。没有日常的磕磕绊绊、吵吵闹闹,试图改变对方,生活中突然没有了对抗,我的精神也垮了下来。老伴走后的一年内,我住了两次医院。

每天我都觉得无所事事,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心里便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很多的时候都是负疚。

我的性格倔强而好胜,常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很长时间。现在老伴走了,当初的一些事情,我觉得都不值得生气。在一起开心就好,想改变别人,终究都是遗憾。

我的一辈子都是忙忙碌碌,为养育儿女、照顾家庭而活着。现在儿女长大了,老伴也走了,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与女儿同住。现在年轻人所有的话题,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对于我唠叨以前的故事,也感到很厌烦。我们彼此隔离在两个世界里。

开始画画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我可以独自和这个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户。这就是所谓爱好吧。

你有了可以和这个世界独自交流的途径,会从曾经看不到的东西、感受不到的东西中发现很多乐趣,也会从中找到自己。

发现自己与世界最为亲近的相处方式,你再也不用絮絮叨叨讲过去的故事,和别人也有了新的交流的话题,你才真正地和这个世界,和他人有了联系。

以前我都是在为照顾别人而活着,别人不如我意,我总是烦恼;现在没有人需要我照顾了,我再也无须为别人而活。

生活中,我们不是为别人活着,终究都会为自己活着的。早早了解为自己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了解自己,看清自己,发现自己,越早越好。因为你最终要面对自己,你会发现:不管与你多么亲近的人,多么重要的人,最终都会离开你;不管多么烦恼的事,多么过不去的坎,最终都会云淡风轻。

所以离你最近的人是你自己。了解自己,照顾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自己。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不要管他人是非,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改变自己就好。

11dcb5b2b1199755fb5b65a668bd48d9.jpg

尹玉凤画作绣球

跟在时代的脚步后走得慢一些

我总是训斥小阿籽玩手机,怕对她眼睛不好。我也不明白这些孩子为啥如此着迷手机,智能手机对我是没有用的,因为我已经不“智能”了,我一直把自己留在了那个不“智能”的年代,那个属于我的,熟悉、习惯了的年代。

人一旦提起“在我们那个时代”,说明时代对他来说,已经发生了真实但又意想不到的变化。

包括现在出门,到处都是扫二维码,点完这里又要点那里。我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想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不甘心最后在小小的手机屏幕前束手无策。于是我也开始慢慢学,现在年轻人学的东西多,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面,有时走得快了,我就只能跟在时代的脚步后走得慢一些。

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喜欢歌舞,即使再艰难的日子,他们也能找到欢乐,我一个外来的汉族老太太,居然和他们朝夕相处了六十多年。

我也常常在午睡的时候,被对面铜版画工作室里的歌声吵醒,那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塔城。我对歌舞的依恋,这辈子无法断舍,歌舞声启动我的心跳,也增加我身体里面的温度。

也是这个原因,二女儿让小阿籽教我看抖音,我好像走进一个奇妙有趣的世界:这么多好玩的人,这么多有本事的人。我也决定不再把自己留在过去的时间里,也准备像塔城的维吾尔族邻居那样,伴随歌舞,寻找快乐;不再拒绝“智能”,而去尝试人生旅途中所有的馈赠。

0df431adcbef76095ae7002a9ba3a1c57dd99e1a.png

《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作者:阿籽奶奶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本文节选自《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慢读结尾.jpg

值班主任:张一强

责任编辑:徐珊珊


阅读

全部评论 ()